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大学生支教:不能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

--------------------------------------------------------------------------------
点击次数:2348  发布时间:2010-10-13 16:42:47

   核心提示
  
   □每个假期,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到边疆,到基层,到一所所中小学支教。他们饱含着点燃梦想、播种理想的激情,带来了大山外的新鲜空气。
  
   □支教时间太短,难以从本质上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而要建长效机制,又面临资金匮乏、难以和当地长期合作等诸多机制限制,不少支教地“后继无人”。支教的成果如何继续?怎样突破大学生支教“雨过地皮湿”的困境?
  
   “学生们去新疆支教,是件好事,不过只有7天时间,是不是太短了?”看着眼前这群欢声笑语的大学生,从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L27次列车的列车长嘀咕了一句。
  
  这只队伍由58名学生组成,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十几所著名高校。为了这次活动,他们中的很多人准备了一两个月,更有学生放弃了到大型银行总部、央企实习的机会,坐这趟暑期临时加开的列车,颠簸70个小时,行程3700公里,赶到新疆支教。
  
  然而他们的巨大热情仅能在新疆展现7天。事实上,每年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利用长假进行支教工作,他们的活动大都集中在10天至20天内。
  
    10天至20天、甚至几天的支教活动,究竟能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好处?是改变一生的梦想,是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或者,跟平时单调重复的日子相比,这十几天仅仅是由于那些来自遥远城市的大学生们的到来,才略显不同而已?
  

   激情,被大学生点燃
  
  大学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偏远地区,把五彩缤纷的梦想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获得了当地师生的赞誉。
  
  按出生日期排队列、玩套圈游戏、大声喊出“我能行!”……在闫芳的指导下,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的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通过参与游戏,刚分到一个班的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陌生感,口号声、笑声回荡在地下活动室里。
  
  闫芳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去新疆前,她已经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了一系列团体游戏、潜能拓展活动,力图让学生们迅速融入新的集体,点燃他们的激情。
  
  学生们的笑声和踊跃表现,证明了闫芳活动方案的成功。一直在旁观看的班主任卢明霞悄悄地指向一名女生,喜出望外地悄声说:“这个女生进班十几天了,从来没有笑过。我和年级主任已经跟她沟通了好几次,效果都不太明显。但这次活动,她一直在笑,不停地跟旁边的同学交流。”
  
  这些大学生们所展现出的对学生心理行之有效的调控能力,得到了教师们的交口称赞。已经拥有2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卢明霞坦承,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闫芳们带来的这些新活动,在她20年的班主任生涯里也从未接触过,“大学生们的方法好,很专业,我们是很难想到这种活动的。真希望他们下次支教还能来这里。”


   接力,艰难的美好愿望
  
  缺钱、缺人、缺社会资源……大学生尴尬地发现,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支教成果,受制于各种因素,往往消失于悄无声息中。
  
  大学生们走了之后,明年还会来吗?还会有下一批学生巩固他们的成果吗?
  
  林芸生是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说:“回去之后,我们计划联络其他院校的法律院系,由他们每年来完成‘接力’任务。”
  
  但林芸生首先要面对资金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假期支教,所需的经费一般由高校提供。而要获得校方经费,支教队往往要经过项目申请、审批,更严格的甚至还会有面试、项目答辩等程序,通过之后学校给予立项,才会给队伍提供用来支付路费、物资等保证基本支出的资金,很多情况下,学生们甚至不得不为一些额外支出自掏腰包。此种情况下,如果下一次申请无人“中标”,那么一支队伍之前建立的支教地就会“后继无人”。
  
  就算资金解决,林芸生们下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能否争取到当地相关单位的配合。“如果你是一个地方的领导,年年有几十个大学生到你这来支教,安全怎么保证?有个头疼脑热的怎么办?出事了怎么办?责任算谁的?”北京某大学团委的工作人员反问道。林芸生亦有同感:“学生能力有限,仅凭个人力量,我们很难与当地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有些支教队伍目的不纯,或者能力较低,也极易引起地方的反感,“要是能有专家指导,从目标制定,活动实施,到基本培训,都全程帮助,就会好很多!”本次支教新疆的带队教师、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助理闫虹庚说。
  
   也有研究者指出:短期支教的期限太短,一方面容易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当地教师的信任,常不能被委以重任,难以深入教学一线,也难以使当地的教育水平产生本质上的提高。以先进教育理念与山区教育结合的理想往往落空,使当地人产生大学生支教“热得快,冷得快”的普遍印象。
  
  种种制约下,大学生们与当地孩子们依依惜别时互道的“再见”,往往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亲历者故事】
  
  支教的快乐和无奈

  
  佘先胜不是第一次支教了,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读大二的他,今年暑假又奔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支教。这次,他带的班级是高二(2)班。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高二(2)班和高二(3)班举行了一次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上,高二(2)班和高二(3)班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比赛有输有赢,但高二(2)班的学生们表现出了更强烈的集体感。每一次赛前和赛后,高二(2)班的学生们都会围成一圈,一只只手叠起来,大喊三声:“(2)班,加油!”相比之下,高二(3)班的学生们要沉寂许多,他们只是安静地执行老师的命令。最后,高二(2)班获胜。
  
  同样是刚分到一个班,为什么高二(2)班的学生能如此迅速地凝聚成一个有强烈归属感的集体?佘先胜将这种差异归于行之有效的团体教育。在运动会之前,他在高二(2)班的班会上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让大家把自己的理想、心里话写出来,然后贴到黑板上,再让每个人依此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聊天交流。学生之间的陌生迅速被共同的话题打破,再加上班主任适时进行团队教育,高二(2)班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每个学生的高二(2)班。看到孩子们更好地融合,佘先胜很高兴。
  
  回忆起多次的支教经历,佘先胜最感无奈的是,由于支教时间有限,有些事情无法继续。佘先胜在一次前往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的支教活动中,发现了一位辍学的小女孩。小女孩家境贫寒,父亲经常酗酒打骂孩子,重男轻女的观念严重。得知这些情况后,佘先胜和同伴们求助当地政府部门,使小女孩得以继续上学。
  
  现在提起小女孩,佘先胜忧心忡忡:“我们一走,就没人管她了。目前我们只能委托两三个当地大学的同学,时不时地关注一下她,不过效果肯定没有支教队在的时候好。”
  
  

 


—— 信息源自: 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