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是继续放在6月的7、8、9日3天,还是改到6月份的第一个双休日?记者昨天获悉,国家教育部已经着手进行调研,南京的调研报告已经完成并提交至相关部门。
今年高考首日恰逢周一,从7:30至8:40,“上班流”、“上学流”和“送考流”混杂在一起,尽管相关部门事先做了路况提醒,但是不少大城市仍然出现了考点路段严重拥堵的现象。加上不少家长为了陪孩子高考,不得不提前向单位请假,非常不便,“把高考时间固定在双休日,比如6月第一个双休日”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上月中旬,江苏各地招办均接到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转发的国家教育部通知,内容是“调研高考时间是否需要调整”。上月下旬,各地招办就将调研内容形成报告,直接递交给了教育部。“今年的高招工作8月底刚刚结束,9月份教育部就着手调研明年的高考时间,行动还是挺快的。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调研,各地调研的速度也很快。”这位人士说。
南京市招办相关人士承认,确已递交了调研报告,但不肯透露调研的详细结果。
据悉,江苏各市调研结果并不相同。有的城市调研赞成将高考时间调整至6月的第一个双休日,而有的城市调研认为并不需要调整。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高考时间经历过多次调整。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高考变成了全国统考,时间基本固定在7月7、8、9日举行;从2003年开始,为了避开酷暑,高考时间提前了一个月。近年来,部分省市每年举行两次高考,增加了在1月举行的春季高考。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说,此次各地的调研报告只是“高考时间是否调整”的重要参考,最终是否调整,还要经过人大通过。
争议背后是全社会的“高考焦虑”
高考时间是否需要调整?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中学以及相关部门。
赞成者:家长不必请假,拥堵也可缓解
“双休日高考,路上肯定要好走一点,我送考也不要请假了。”听说高考时间可能会调,高三学生家长胡素表示“赞成”。她说,单位同事孩子今年参加高考,考点在鼓楼区的南师附中,家住在宁南,早上提前1个半小时出门,结果还是堵在了路上,差点迟到。“我家离考点也很远,本来我都想好在考点附近订个酒店。如果时间调整了,路上好走,就不一定非住酒店了。”
市交管局秩序科科长毕衍蒙“举双手赞成”对高考时间进行调整。她说,每年高考期间,南京就像个大“堵城”,交管部门平时疏通交通,为了保证一条路的畅通,可以让车辆走其他道路,但高考那几天不行,因为考点全市都有。
她介绍,为了保证考点周围的绝对安静,很多单位也做出了牺牲,尽管这样,不少家长还是不够理智,路上有一点声音,就自发出来堵路,矛盾不断。“如果放在双休日,矛盾可能会少一些。我们交警宁愿双休日辛苦一点,也希望考生能更顺利地到达考场。”她说。
南京市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黄侃也认为,调到双休日更人性化。“6月份的第一个双休日和7、8、9日3天,相差的时间跨度不大。从生理周期上来说,考生、家长都不难适应,而从交通角度、家长工作角度来说,都有利。”
反对者:差别有多大?双休日就不堵了?
对高考时间调整,记者听到的反对声也不少。
“高考时间调整到6月初的任何一天,从天气角度、考生迎考角度,都看不出有多大差别。双休日也仍然会存在交通拥堵问题。”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校长穆耕森说。
他认为,现在的高考日期已经深入人心,全社会也习惯了在这3天为高考学子让路、减少噪音,调整没有必要。而且,考试是一系列高考后续工作的开始,组织阅卷、公布分数、进行录取等都由此决定,如果时间调整,就需要考试院制定更为详细的动态时间表。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校长严必友也认为,目前的高考时间没什么问题。“堵车,只是个别大城市的问题,小城市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认为,送考也只是部分家长的行为。
专家:高考时间关注度高,源于“高考焦虑”
“高考时间的社会关注度这么高,很明显,大家在意的不是高考时间,而是高考本身。”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学博士宋华明说,大家都盯着这一场考试,并且产生了“高考焦虑”。他认为,考试时间改到双休日,可能会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但也有些问题始终存在,比如家长可能会在周四、周五提前请假;服务性单位、民营企业双休日还是会上班;出游的人多,交通也许还是会堵。
他介绍,如此“紧张”高考,也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在日本,考生父母避免在考生面前说出“摔倒、跌落”之类的话,以免不吉利;在韩国,每到高考时间,几乎是全民动员,上班族调整时间为考生让路,就连股市也推迟开市、提前闭市。
“而欧美国家基本没有‘高考’的概念,因为这些国家高校招生完全由学校说了算,考生有很多次机会。”宋华明说,逐步放开高校招生自主权,改变目前这种全国统一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多次考试、多层次的考试也许才能“淡化”高考,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