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人参娃娃》是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在省第八届艺术节上呈献给观众的第一台大戏。 《人参娃娃》创作于20年前,此次经过改版,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让儿童观众兴奋、让成年观众思索的故事。
《人参娃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阳春仙子总是给白山带来美丽的春天,可是这一年冰魔王施展魔法冻住了阳春仙子,夺走了白山的春天。阳春仙子让人参娃娃去寻找一个拥有火热的心的人,去撞响冰钟,解除人间的苦难。人参娃娃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了被追捕、被吃了冰丹的好朋友出卖、被毒针刺等种种磨难,最后终于唤醒了火热的心,战胜了冰魔王,迎来春天。
注重对儿童观众的精神引导和意志品格培育,是《人参娃娃》最鲜明的追求。戏剧将主题确定在分辨善与恶、比较美与丑上,并在此基础上弘扬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准则。由于不少儿童戏其实是大人们用孩子的形象来诉说一个成年人的故事,甚至由此形成了一种硬性“说教”模式,人们对儿童剧创作的习惯非议颇多。为了摆脱这种“说教”模式,儿童剧的创作开始重视儿童趣味的表现和儿童心理的需求表达,儿童剧演出走向轻松活泼。但是,在关注了趣味性的同时,一些儿童剧创作也忽视了精神品格方面的培育。应当说,《人参娃娃》用舞台演出的实践印证了儿童剧的艺术选择,那就是肩负起用儿童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责任。
儿童剧最好的评论就是儿童观众的现场反应。《人参娃娃》演出时,台下坐了近三成的儿童观众。当人参娃娃被冰魔王追赶时,儿童观众会喊:“人参娃娃小心小心!”《人参娃娃》通过故事的层层递进,让小观众自己去分辨是非善恶。帮助他们建立起这些最基本的是非准则,是儿童剧应有的意识。由此说来,热闹的儿童剧背后,隐藏着儿童教育的大学问。
从《人参娃娃》的舞台呈现,看到辽宁儿艺在这出戏制作上的精心、严谨。《人参娃娃》的舞美设计富于现代感,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审美意趣。舞台用色饱满,视觉变换丰富。 “七巧板”式的平台运用,对于场景和空间的转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和分割。灯光的实境和幻境的转换,对故事情节与心理情绪的表现起到了说明和渲染的作用。将如此巨大的投入和如此精心的制作投放于一部儿童剧作品,说明了辽宁儿艺面对儿童观众的艺术良知,也说明了这个剧院的艺术水准。
□邱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