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家长过度参与孩子作业是利是弊?

--------------------------------------------------------------------------------
点击次数:2518  发布时间:2010-10-8 16:10:48

  自从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一种叫“作业”的东西,家长的生活也变了……

   当下陪孩子写作业,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时是种极其普遍的现象。事实上,很多时候,家长是被老师“绑架”着陪孩子写作业的。由此,有家长感慨:这个小学生家长还真的不好当。

  陪太子读书,晚晚成习惯

  “女儿上一年级这一个月,我彻底开始‘陪太子读书’,一个字‘累’!”符女士的女儿上月进入一省一级重点小学入读,她坦言从此整个家庭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自己就彻底放弃晚间的活动,一下班就归家,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

  每天中午后,符女士的手机都会陆续收到来自各科老师的作业短信,有时长的短信多达整整一屏。语文老师要求家长协助子女默写、听写、看图说话,一样不能落下;数学老师介绍数物体个数的方法,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加强练习,完成课外习题。英语老师要求听录音唱歌,家长陪说陪练。符女士随机为记者读了一些老师在短信中的要求:“抽查P22听写声母和音节,请家长根据孩子的不足复习。认真读书,并认真预习P23页。”、“继续完成单元训练,请家长帮助检查更正。”、“黄冈小状元第8页,请家长陪同读题,孩子也要跟着读题。”、“黄冈小状元P11页的第一题,用三句话说图意。请家长签‘已说’。”“请家长配合老师把作业做好。”……

  “且不说作业量不小,作业所有要求也都是围绕家长的,这些作业不辅导不行,家里老人辅导不了,只有每天都自己跟着。”上月有一天,符女士和先生都有工作要出差一日,孩子的作业怎么办?无奈之下,还是请女儿住隔壁同学的妈妈当了次“临时妈妈”。

  她不无感慨地说:“作业往往不是孩子一个人做,也把家长‘绑架’了!当孩子做功课出现磨蹭,消极怠工,作为陪同做作业的我们容易出现焦躁、气愤的情绪,这样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家长越参与,孩子越依赖

  国庆节符女士和几个同学聚会,大家自然交流起孩子的学习,发现类似现象非常普遍,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牵扯到孩子的作业中去。何先生也列举了自己的短信:“今天的语文作业是:写j、q、x;写同步第六课,家长一定要读题目,与孩子共同完成;读拼写练习纸三、四给家长听。以上家长都要签名。”何先生颇有怨言:“每条短信都是给家长派任务,我不是推卸家长在教育中的责任,也不是不舍得花时间陪,但课堂教育四十五分钟应该完成的内容为何要家长来完成?”

  另一家长张先生也不无担忧地说,陪儿子做作业,很担心由于家长对作业的参与度过高,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孩子上课也可以不认真听讲,反正回家还有家长辅导,孩子不会读的拼音,家长领念一句,孩子就跟读一句;孩子做作业,也容易马马虎虎,反正不管对错,还有家长逐题检查。“如果交上去都是家长检查过的作业,那老师又怎么可能了解到学生的不足呢?”张先生说,“我一开始就不检查只负责签字,如果他做错的,第二天作业老师给他打个叉,这样他也会有深刻教训。”

  老师提要求,家长或放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低年级孩子作业家长的“参与度”过高,学校的知名度越大,学生家长需要参与孩子作业的现象就越多。本来强调素质教育,一年级不能布置作业,二、三年级的作业也不能超过半小时。而现实就是,作业量没见少,在家长的参与下,时间更拉长了。

  一位有1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盛老师向记者坦言:目前小学生教学对家长的依赖性过大,这是发端于教育又不真正属于教育领域的社会现象。为何要把担子压给家长?根源就是大家都看重分数,而小学生成绩的差异往往就取决于家长的关注程度。哪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班成绩落后,而家长也希望有好的分数。尤其像一二年级语文平均分都会高达99分以上,一二年级生字量很大,靠的是抄写记忆,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常规要求家长多听写,要出好成绩家长不努力抓是不可能的。

  另一小学老师吴老师的观点则是,我也要求家长至少第一个月是要陪学的,一下子要求小家伙自己对自己负责,把作业全部做完显然是不行的。但同时,家长也要慢慢摸索,怎么放手让小家伙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到自觉完成作业了。

  吴老师还注意到部分家长有放大老师要求的倾向。有次郊游,她只是布置一年级学生把郊游的经过跟家长讲一讲,家长帮孩子记录下来。但有些家长们则认为要交非常好的作文,亲自加工操刀,完成了一篇非常完整优美的作文。“这样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跟我们老师的初衷完全不符。”不过,她也承认,即使是高年级,会布置些“探索型”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难度,最后只得由孩子“动口”,家长“动手”,作业也变相地成为转嫁给家长的负担。

  理性“反陪学”,培养自觉性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更多的是“反陪学”的理性声音,他们聚焦的是: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如何在完成老师的“陪学”要求的同时,克服更多“陪学”带来的弊端。

  记者在某重点小学一年级家长的Q群讨论中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陪学家长,孩子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向家长求援,不想自己主动克服,怎能锻炼孩子的意志?特别是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孩子就懒得动脑筋,不愿多思考,总想家长帮助解决,这样如何培养孩子的刻苦钻研精神?”

  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呼吁,抓孩子学习,就要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要多启发孩子,开动脑筋,寻找正确的解题途径,而不应越俎代庖,直接替孩子解决困难。余颖

 


—— 信息源自:羊城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