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河北277人高考舞弊 伪造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身份

--------------------------------------------------------------------------------
点击次数:3132  发布时间:2010-9-26 15:02:19

   277个假身份

  解说:2010年8月,河北省查处一起人数达277人的高考舞弊案,277名考生伪造了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被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取消了2010年高考成绩,在石家庄,我们首先见到了这些违规考生的家长。

  考生家长:凭什么你说我们伪造?我们伪造哪儿了?我们家长伪造哪儿了?孩子伪造哪儿了?

  考生家长:就说我们学生、家长、学校一起联合造假,我说我们造什么假啊?他说你们是不是煤企青年?

  解说:所谓煤炭企业优秀青年是指高考招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为了给煤炭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而直接面向煤炭企业的定向招生,招生对象必须是煤炭企业职工,而据家长介绍277名考生都是普通中学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为什么也会以煤炭企业职工的身份参加高考呢?这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记者:去年高考的时候,你们家孩子离这个录取线大概有多少?

  考生家长:考了300多分吧,如果走专科,走个三本可以,但我们那个心里向往的就是起码现在能考公务员的情况下,起码要二本以上,人家考个什么专科,考个三本,确实心里不认可。

  记者:你们心中的目标是什么?

  考生家长:起码能是个本科吧。

  解说:老许孩子的情况在277名考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是2009年河北省二类院校本科分数线是510多分,300多分的高考成绩,即使再补习一年,要想考取本科仍然会有一定的难度。就在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前途一愁莫展的时候,通过口口相传,他们听说了石家庄市的两所高考补习学校。

  考生家长:因为我们那一块儿和我们周围的去年和前年有走的学生,而且走得很不错,前一年他的学习考分成绩也不太理想,可是人家在这儿复读一年就能考上一个好的学校。

  考生家长:经过这种人传人、嘴传嘴,然后他带着他2009年(专业)的状元,上我们那儿去宣传。而且向我们承诺,招生指南和招生简章上面写的都非常清楚,而且保的你就是上的一本、二本。

  记者:你们问过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考取的这些好学校?

  考生家长:他就是对口。

  解说:这两所高考补习学校,分别叫华通高考补习学校和胜文高考补习学校,后据家长了解两所学校的校长,实际上是姐弟关系,所以从学校管理、招生等各方面来看,几乎一模一样。学校的课程设置类似于职业高等技术学校,有机械、旅游、采矿等专业,经过一年补习,将分别参加专业对口的高考。当时,华通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曾明确提出:通过我校招收的定向本科生均能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五所大学的单独招生考试资格,并且全部被上述高校本科录取。

  记者:学校谈过对学生身份的限制吗?

  考生家长:没有,就带着毕业证就可以了,带着身份证就足了。

  记者:当时报的什么专业?

  高考考生:采矿专业。

  记者:在学校里面,老师推荐这个专业是吗?

  高考考生:去的时候推荐了。

  记者:他怎么讲?

  高考考生:他说这个升学率比较高。

  记者:学校给你们的承诺是什么?

  考生家长:80%没问题,或者说90%都没问题。

  解说:据家长回忆,当时学校宣传说对口单独招生与普通高考相比,语文、数学、外语都是由省内自己出题,比全国高考要容易得多,而且也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取而代之的是一门专业课。例如采矿专业学的就是采煤概论,比较容易学,也比较容易考高分,这一切对于高考成绩仅300多分的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条难得的捷径。

  记者:报考这个学校的时候,学费当时,怎么跟你们这些家长说的?

  考生家长:我们那边就是9000块钱,如果考上大学呢,再给学校3万块钱的培养费。我感觉这个东西很正常的,因为在我们河北这个地方,比如说我是沧州市的,你到沧一中去,不用说你考上考不上,你进我门拿3万,它这个地方说你考上大学再给我3万,考不上就交个学费算了,我感觉还很可以理解的。

  解说:前景看好、收费合理,按照家长们的说法,他们经过一番考察都很放心地把孩子送进了这两所补习学校。

  考生家长:孩子高考完了之后……

  记者:孩子考得怎么样,当时?

  考生家长:考得很不错的,一查分数的时候,我那姑娘搂着我就哭,爸,我这一次真超水平发挥,这次我考的分数考了657分,这么多年考试我第一次考这么多,第一次超水平发挥。

  记者:657分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考生家长:657分在他们这些同学里面是排名57位,中国矿大(在河北)录取60名,如果不选专业的话肯定能录取了,当时高兴得就,就太高兴了。

解说:这种对口单独招生制度,因为只针对煤炭企业的在职职工,所以考试的试题比普通高考要简单得多,考试的结果出来后,2009年参加普通高考总成绩300多分的考生,经过在两所补习学校一年的补习,到2010年高考都考取了500多分、600多分,甚至更高的成绩。

  考生家长:应该在7月22日到23日之后,这两天能查询到录取结果,这个结果一直就没出来,到了二十几号,有一个学生给打电话,说咱们这个事出事了,我们被取消资格了。

  解说:两所补习学校 100多名考生正当他们满心欢喜地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等来的却是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的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上面明确指出考生在所有科目考试中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以及其它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因此,高考成绩无效。那么,究竟是谁伪造了考生的身份?为什么要伪造身份,伪造了什么样的身份呢?

  翻开河北省,2010年高考《报考指南》就可以查到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相关规定,具体要求是年龄在30岁以下,工龄在两年以上,需经所在企业同意,持单位介绍信和培养协议报名。很明显,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复读生不可能是具有两年工龄的煤炭企业职工,如果想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作假。277名考生都被认定是伪造了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

  考生家长:煤企青年什么概念我们不清楚。

  考生家长:我们就想伸张的这一点,因为我们没有造假,因为我们是被别人造假了。

  记者:那么,孩子们都不清楚吗?

  考生家长:不清楚,你问那几个孩子,你看他们知道不知道,什么招工表、工资表、协议书,给矿上定的什么协议书,我们哪里知道啊?

  解说: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开始寻找华通学校的校长韩增新以及胜文学校的校长韩英辉,通过辗转地寻找,我们首先得到了胜文学校校长韩英辉最新的电话号码。

  韩英辉(原石家庄胜文高考补习学校 校长):我没在石家庄。

  记者:那我想问一下,就是当时关于这个学生身份造假的这个事,学生们知情吗?

  韩英辉:不好意思,我只能到这儿,因为现在我这儿正好也有事情要谈,这个肯定是知情的,这个已经是老早就澄清的事情了。

  记者:那您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吗?

  韩英辉:好吧,那我不太方便,我现在先挂了,我这儿正好有点急事要处理一下。

  解说:与胜文学校校长韩英辉的通话很快就被对方挂断了,我们只好再按照华通学校在2009年招生简章上的地址一路寻找过去,希望能够见到校长韩增新。

  同期:摘了牌子了,原来这儿上面写着华通高考补习学校。

  同期:现在已经全部取掉了是吧?

  同期:他自己就取掉了,取消了,我让他走了,卸下去了。

  同期:这以前是华通补习学校是吗?

  同期:对。

  同期:现在呢?现在是做什么的?

  同期:医学院、医学院。

  同期:我不跟你说了,医学院女生宿舍。

  记者:我身后的四层楼就是华通高考补习学校租用的,当年参加高考补习的学生们就是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在高考违规事件发生之后石家庄教育部门终止了华通学校的办学资格,这里现在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学院所租用的宿舍,而对事件继续调查我们必须通过其它的途径来联系校方负责人韩增新。

  解说:我们一边寻找华通学校校长,一边继续我们的采访,采访中,我们始终有一个疑问,在两所补习学校长达近一年的补习当中,学生和家长真的对自己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而不知情吗?如果不知情,按照煤炭企业优秀青年报考条件,而伪造的材料又是怎么来的呢?

  记者:对口在你们当时理解是什么概念?

  高考考生:不知道。

  记者:对身份上有要求吗?

  高考考生:没有,这都不知道。

  记者:既然你参加的不是普通高招,是对口招生,那我觉得最基本的一个想法,我至少要知道对口招生的条件要求是什么?怎么可能不关心呢?

  高考考生:我没关心这个事,我真没关心这个事。

  解说:2009年,小郭和小耿都是以300多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华通学校补习的,他们都是往届的复读生并没有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真实身份。

  记者:那你想过吗,为什么就是高考的分数那么低,那么经过一年的补习就可以上到一本?

  高考考生:没想过这个,因为大家都是走的这条路啊。

  记者:那你也是考过两次高考的人,你当时就不觉得奇怪吗,你当时觉得会有这样的捷径吗?

  高考考生:我觉得应该有吧。

  解说:从9月入学到参加来年6月的高考这期间,学生们应该不止一次会接触到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这个称谓,至少在09年12月高考报名时,学生们要在网上核对自己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报考类别。

  记者:在报名的时候,你看到电脑上对你们的身份确认是什么性质?

  高考考生:电脑上就一个图像,我们就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看照得好不好,就没那么多想。

  记者:在报名的时候,像电子这样一个页面上会有你们身份上的一个标明,好比说应届毕业生、煤企青年?

  高考考生:没有,上面应该没有吧,我没注意那个应该没有。

解说: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还要在报名时提交有关证明自己煤炭企业职工身份的材料包括与单位之间的用工协议、介绍信等等。

  高考考生:当时老师让我们在门口排队,

  记者:然后排完队之后?

  高考考生:老师叫一个人进来一个,叫一个进去一个,有一个老师就是拿了一堆纸,然后拿胳膊挡着掀起来一个角,让我们签字。

  记者:你当时进去问了吗?为什么要签?签什么?

  高考考生:老师说这个你不用管了,签完字就走。

  记者:你不知道内容你就会签字吗?

  高考考生:他是我们老师,他们教我课。

  记者:那你问了老师吗,我们签的是什么?

  高考考生:好像签的是那个什么协议……

  记者:你当时没有看内容吗?

  高考考生:没有。

  记者:你为什么没有看?

  高考考生:因为我觉得他不会害学生的。

  记者:那你怎么知道是协议呢?

  高考考生:好像就隐约看到,因为它是盖着的,盖着就题目应该是协议,我也没怎么看清。

  记者:什么协议?

  高考考生:不知道。

  记者:你也参加过两次高考了,像这样的情况以前遇见过吗?

  高考考生:没有。

  记者:既然没有遇见过,为什么没有疑问呢?

  高考考生:没想那么多。

  记者:你们都是有行为能力的人,要负法律责任的年龄了,不看内容就签字吗?

  高考考生:听老师的话嘛,老师让签就签了。

  记者:这个情况你们和家长们沟通过吗?

  高考考生:没有。

  记者:为什么不和家长沟通?

  高考考生:因为感觉都挺正常的,就是为高考报名,高考报名挺正常的。

  解说:事实上,因为煤炭企业优秀青年是一个特殊群体,所以很多需要填写的内容都与普通高考不同,包括准考证上,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报考类别会直接写明煤企青年字样。

  记者:什么时候拿到的准考证?

  高考考生:准考证我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应该是考试前没多长时间。

  记者:你看到那个准考证上和你以往高考的时候准考证有什么不同吗?

  高考考生:没有吧,没注意这个。

  记者:我看到你们的准考证上,印着两个字煤企,你知道这两个字什么意思吗?

  高考考生:我不知道,没想那么多。

  记者:关于煤企青年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高考考生:没有。

  解说:从入学补习到高考报名,再到领取准考证参加高考需要不断提供相应的身份材料,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接触到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这个称谓,难道真的就像学生和家长所说他们并不知情,是学校一手策划和操办的吗?经过不断地沟通与联系,我们终于找到了华通学校校长韩增新。

  记者:这样一种方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韩增新(原石家庄华通高考补习学校 校长):从2009年、2009年高考的报名须知是2008年的大概11月中下旬向社会公布,然后看到这个,有煤炭企业青年的这么一种形式,就感觉这条出路可能对学生好一些。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

  韩增新:就因为是(面向)职工的一种考试,(面向)煤企青年职工的一种考试。

  记者:那你当时决定怎么做呢?

  韩增新:根据这条消息,肯定要跟相关的企业去联系,双方(合作) 我们招生,然后他们招工,然后等于放到学校来培训。

  解说:究竟是为了企业用工,还是利用企业用工的名义伪造煤炭企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这一点还有待于相关部门去进一步查实,事实是,在2008到2009学年,韩增新已经用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身份送走了一批学生。

  记者:2008年哪个企业和你联系过?

  韩增新:石家庄有一个天鑫源,他们企业提供教室、提供场地,我只是负责给它派老师去培训。

  记者:总共有多少学生?

  韩增新:当年大概是30人左右吧。

  记者:有多少被录取?

  韩增新:大概有20多个吧。

  解说:30多名学生 ,20多人考上大学,这让华通学校一下子做出了名气,2009年高考补习报名时很多家长都主动找到了华通学校。

  记者:在2009年的8月份,关于煤企这一块儿招的学生有多少人?

  韩增新:让我们帮着联系单位的有51个。

  记者:但是煤企青年我们都了解是在煤矿企业工作的青年。

  韩增新:这个我理解。

  记者:但是在招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身份。

  韩增新:他们当时是没有。

解说:我们试图按照韩增新提供的地址去寻找那家名叫天鑫源的煤炭企业,可是没有查到任何结果,但根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后来的调查,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在2009到2010学年韩增新使用天鑫源的名义与部分学生签署的用工协议被认定为假材料,属于伪造。

  记者:那么和这些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你和家长以及学生做过说明了吗?

  韩增新:都是他们听说有这么一条路,然后找到我们学校。

  记者:到了学校之后,要和煤矿企业签订这样的用工合同,你和家长以及学生做过说明吗?

  韩增新:做过说明。

  记者:家长是什么反应?

  韩增新:他们同意啊。

  记者:你明确地告诉过他们,通过煤企这种考试的方式会有风险吗?

  韩增新:学生这个可能过来之后,就是我们跟企业,虽然说有这么一个协议,有这个(用工)协议,算是(煤炭)企业的职工。

  记者:但是将来以后这个界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韩增新:他们对这种形式是非常清楚的,他不清楚的话,他不会把孩子送过来。

  记者:那也就是说,整个这个资料造假的过程中学生们和学校是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一起在做?

  韩增新:我不能这么去说,我只是说把实际情况来谈出来,我是说知道这样一个身份的造假,那肯定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

  记者:你怎么这么确定,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个资料造假?

  韩增新:因为从招生的时候一直到报名的时候,这个整个阶段他们非常清楚,他们是走的哪一种形式。

  记者:既然有这样的风险,很多家长还愿意拿孩子做赌注吗?

  韩增新: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一个思想上的一个想法了。

  解说:据华通学校校长韩增新介绍,学生和家长不仅对身份造假的事实知情,而且还参与了整个过程,而家长、学生对此却都予以否认。那么,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又是依据什么做出了处罚决定呢?经过联系,我们找到了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吴迟迟。

  吴迟迟(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 处长):第一,你是不是煤炭企业的职工,自己非常清楚。

  记者:那如果学校知情,但学生不知情的话,那怎么来定性这个事情?吴迟迟:就算当初(进校时)学生不知情,但是他在报名的时候他应该清楚,因为你在你的报名信息确认表上已经确认你的信息,而且你还承诺上面都是真实的,因为登录码是你自己的,密码是你自己的,你的身份证号、你的姓名、你的经历、你报考的科类都是你自己做的,如果考生说你这些都不知晓,你在这些事情上,难道你都任人摆布吗?连你自己的真实信息,你都按照人家的假信息去填吗?都在任何不知情下,你就签字来确认吗?我觉得这些考生说话站不住脚的。

  解说: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我们见到了伪造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身份的假材料,其中包括了用工协议、工资表、用工单位介绍信、委托培养协议、上级机关证明材料、以及高考报名登记表等等,每一份材料都需要学生签字,不止一处的内容需要学生确认,而如此多的材料,也肯定是不止一个时期,不止一次地需要学生填写完成。

  记者:你能够告诉我在整个事件中,你完全不知情吗?

  高考考生:从一开始入学到现在,包括到考完试以后我都不知道,我一直是最大的受害者、被蒙蔽者。

  记者:我听有一些学生说,还签了天鑫源矿业公司的一个合同。

  高考考生:好像是很早以前吧,就是刚入学的时候记得签过一个。

  记者:刚入学的时候签过什么?

  高考考生:天鑫源什么的,具体的记不清楚,上面没有内容。

  记者:是在入学之前?

  高考考生:不是,入学以后。

  记者:入学以后就签了?

  高考考生:具体的想不起来了。

  记者:你当时入学的时候签这份合同是什么内容?是合同?还是工作培养?还是……

  高考考生:上面没有内容,只填基本信息。

  记者:那你怎么知道是天鑫源呢?

  高考考生:好像是,具体的我现在想不起来了。

  记者:你很明确地告诉我是在入学之后,就马上填了这份和天鑫源有关的合同是吗?

  高考考生:具体的什么时候我也忘了,记不清楚。

  解说:对于造假是否知情,孩子们的说法有很多矛盾的地方。那么假材料中所涉及的煤炭企业相关证明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了明确考生身份的真伪,案发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会同公安、纪检等部门专程到各煤矿核实考生身份,考试院院长李石亲自参加了调查。

  李石(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院长):和企业的负责人,特别是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的时候,一开始抵触情绪是非常大的,他们不承认他的考生不是他的企业的职工,那么经过我们反复地做工作,讲明做伪证的利害关系、作假的危害性,也是给他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找的这些企业全部都承认了这些职工不是它的真实的职工,是作的假身份。

  吴迟迟:我们在所有的高考宣传上,《告考生的一封信》上,在考生的《诚信承诺书》上都跟考生们讲了这些东西,为了诚信制度的建设,诚信社会的建立,你应该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是你在一报名、一参加考试,你就向社会承诺了这些东西,你应该兑现你的承诺;第二,作为我们招生部门,你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这些作弊的、作假的,那就绝不手软,就要处理。

  解说:2010年8月初,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从411名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身份报考大学的考生中陆续查出277名考生伪造身份,并且取消了他们的高考成绩,很多被查处的学生和家长对处理决定不服,向河北省教育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记者:接到违规通知书之后,那么学校领导有没有和你们这些学生,就这个事做过解释?

  高考考生:解释的是说我们要派学生代表去考试院参加复议,到那儿以后考试院会问我们一些问题,让我们怎么回答。

  记者:他们怎么教你们的?

  高考考生:具体问题具体教。

  记者:比如说什么问题?

  高考考生:比方说他说你是哪个矿上的,几月份参加工作,具体的问题具体地解释。

  记者:我看到了一张纸打印了若干个问题。

  高考考生:那是部分家长偷偷地拿出来了,他们还要收回。

  记者:有没有告诉家长们,如果复议的话怎么讲?有些问题怎么回答?

  韩增新:这个没有说过。

  记者:你确定吗?

  韩增新:我确定。

  记者:我这里有一个(打印的)问题,您看过吗?

  韩增新:这个是学校的。

  记者:是学校的吗?

  韩增新:是学校的。

  记者:当时学校为什么要把这些问题告知家长,让他们怎么回答你们是哪个煤矿的,然后有劳动协议吗,哪年高中毕业的,煤矿从事什么工作,这是告知家长和学生的是吗?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给学生和家长继续要传递这些错误的信息、伪造的信息?

  韩增新:因为学生家长他要复议。

  记者:那事实上就是让造假再继续走下去?

  韩增新:当时还是为了考虑孩子。

  记者:你知道这样会让孩子们和家长一错再错吗?你们也会一错再错?

  解说:2010年8月19日,河北省教育厅下达了《行政复核处理决定书》,认为考生与两所补习学校存在联合造假行为,因此维持了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的处理决定。

  高考考生:为什么他们当初让我们报名,给我们发那个准考证,让我们考试呀?而且他还让我们,而且那个填报志愿也让我们填报了,为什么你到录取的时候,他们才说我们是违规的呀?为什么当时不查?为什么到没有出路的时候你才告诉我们?我们真的无法接受。

  解说:行政复议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不少家长提出了质疑,第一个疑问是既然是伪造的假材料,为什么在高考报名的时候会通过层层审查?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担负失察的责任呢?

  记者:既然是造假了,作为教育部门的审查人员又是怎么让这些假的资料进入到正常的招录系统呢?

  吴迟迟:他的报的合同材料、介绍信,它是正式的,就是这个资料的印章(是真的),现在只是他的(资料)是内容作假,这个在我们基层的审核工作人员来讲,你材料齐全就符合我们的报名审核程序。

  记者:但如果按照您的说法就完全相信,这些地方上所出具的资料的话,那要这个审查环节就没有意义了?

  吴迟迟:不是,有意义,这个办事的基点,我们基层的组织是能够履行职责的。如果这个基点没有,我们所有的考生是好的,不会作假的,如果这两个基点没有,那我们现在的高考环境,那就太恶劣了,那就是我们可以说做到防不胜防了,谁也没法去做了。

  解说: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介绍,至今 277份伪造的材料中还没有发现私刻公章等行为,所有煤矿出具的材料煤矿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在行文、公章等方面都是真实的,惟一虚假的是内容。

  吴迟迟:有些事情的出现,不是教育一个部门力所能及的,至于这个事情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决,发现了就要查处,查实就要处理,假如说我们不查处,我们还纵容他们,让这个事情继续泛滥,那是我的责任,不是说审查环节有问题,这就是一个社会环境的问题。

  记者:什么环境?

  吴迟迟:诚信环境。

  李石:我觉得现在的社会诚信的意识的缺失,现在是一个很严重的一个问题。

  记者:您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个诚信的问题呢?

  李石:那么他本身不是煤炭企业青年,他为什么他以煤炭企业青年的身份去报名,这不是诚信的问题吗?那么不是少数民族,他通过作假的方式取得少数民族的资格,他就是为了得到优惠。所以说,加强整个的社会的诚信教育,加强法制建设是一个非常急迫的任务。

  解说:考生家长们质疑的第二个问题是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所制定的政策前后不一致。家长们收集到了2008 2009和2010年的《报考指南》可以看到,在2008 2009年《报考指南》上并没有对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做出两年工龄等限制,而10年则规定了限制条件。

  考生家长: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他把这条写进去的时候,他没想到2009的学生已经入了学,并且报了名,你所有的政策和制度,你要有连贯性的,不能说凭空你想一个政策马上就执行,那不可能的,那要有一批人受害的。

  解说:家长们认为2010年《报考指南》出版是在2010年2月,而学生们早在2009年9月就已经入学补习,即使在《报考指南》出版后学生家长看到了招生条件,可是由于补习内容不同,此时的学生们已经沿原来的路走出了很远,所以家长们认为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应该对此承担责任。

  记者:比如说年龄30岁以下,两年以上工龄,并且出具单位的介绍信等等这样的一个条件的增加,在之前对于类似的条件并没有出现过,为什么今年突然增加这些条件?

  吴迟迟:不是今年新增加的,从2003年教育部批转这个文件煤炭企业优秀青年怎么报名,条件,都在执行这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至今有效,为什么我们2010年又重新写上了,就是说现在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在查处2003年以前的文件的时候相对不太方便,所以我们2010年又重申了一下,我们觉得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做与不做都可以,但是做了更能方便于基层,所以我们就做了。

  解说:我们在一本政策汇编中果然查到了2003年关于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文件,其中的报考条件与2010年《报考指南》中的描述相同,根据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的说法,之所以没有在2010年之前的《报考指南》中特别印发出来是因为煤炭企业优秀青年的报考条件只是针对煤矿职工,并不针对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

  李石:煤炭企业青年对口招生的主旨是为煤矿培养(人才),对煤矿现在在岗的工人来给他们一次上学的机会,那么身份不是煤炭企业的青年,占了煤炭企业的计划参加这个考试,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我们的煤炭企业的对口招生和我们的普通高考的文理的命题难度相差是很大的。有些真正的煤企青年也在网上那么讲,那么让我们这些真正的煤企青年和这些复读生,甚至是在校生在一起PK,那么我们肯定竞争不过他们,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解说:对277名考生来讲,从2009年入学补习开始就一错再错,终于走上了一条本不该自己走的路,由于对口学习了一年采矿专业所学内容比普通高考容易得多,而物理、化学、生物又荒废了一年,所以再想回头参加普通高考的补习,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高考考生:我上学,我都高六了,不想再复习了,我承担的压力也很大,我爸爸说砸锅卖铁都得供你,我们农村的孩子就是通过考学,然后就是有一条出路的。

  高考考生:现在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不知道我的路该在哪儿,迷茫。我不知道今后付出以后还能不能有收获。

  记者:但你思考过,你这个付出是有问题的是在一个自己不应该走的路上走了很远,虽然很辛苦。

  高考考生:我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学习,就是走自己的路。

  记者:事实上这个社会上很难有捷径的。

  高考考生:我辛辛苦苦每天晚上12点睡觉,有时候1点、2点,早上5点起床,哪来的捷径?不是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吗?

  高考考生:我理解,我觉得像体育比赛一样,你跑得很辛苦,也付出了很多,但是你是在别人的跑道上跑。

  解说:家长们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升学问题,可是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孩子的大学梦今年已经不可能实现,而与此同时,胜文、华通两所补习学校也因为违规办学而被教育部门取缔。

  杨力学(石家庄裕华区教育局 副局长):胜文学校原来在这个楼的三楼。

  记者:等于说现在已经不办了?

  杨力学:已经取缔了、取缔了。我们提出了要求,第一,停止一切办学行为,然后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于学生的学费,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该退的一定要退。

  解说:虽然对违规办学的学校、违规考生都进行了相应的查处。可是发生在河北省2010年高考中的这起舞弊案件,却不应该就此结束,早在舞弊案件刚被查处的时候华通学校校长韩增新曾经到河北沧州某宾馆给沧州考生退费,期间,在场的七八位家长证实韩增新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考生家长:我说你说说,我现在孩子的路怎么走?往下走,往前进进不了,往后退退不来了。他就说你这样吧,他说我有一个朋友,他说去年就跟我联系,如果有这孩子读什么硕士研究生,他说这个本科(毕业)证书,我去给你办。

  记者:他怎么能办本科(毕业)证书,你又没上学?

  考生家长:我就问他,我就纳闷这个事,当时我就知道了,你还蒙我们,还忽悠我们,他就说大约,他就先说大约花一万二千块钱。

  考生家长:我可以直接给你办本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不读大学了,直接拿到本科毕业证,这是你韩增新口口声声说的,华悦凯旋大酒店 9008房间。

  记者:当时有多少家长?

  考生家长:10多个。

  记者:您曾经给家长们做出过承诺,我可以给你们学生们找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证,参加研究生的考试?

  韩增新:没有。

  记者:但是所有的家长都证明那天你说过。

  韩增新:那我还是说,我还是说我对家长说这样的话,我保持沉默。

  解说:从高中毕业伪造身份参加入学考试到运作本科毕业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利益链,还有待于司法部门去查证;另一方面,此次河北高考舞弊案件的发生与一些煤炭企业以及社会相关单位的作假有着直接的关系。

  记者:你有没有问过这些煤矿企业,他们为什么要为这些学生提供这样虚假的资料呢?因为提供虚假资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李石:对,他们讲这里头方方面面找我们耐不住这个人情,我们就做了这个手续,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也不排除,这里面有经济利益在里头。

  记者:你和煤矿的企业负责人见过吗?

  韩增新:没有,实际上都是朋友在中介,然后来协调这个事情的。

  记者:作为你的朋友,在那边帮你找煤矿和学生们签订用工合同,他能得到什么呢?你又怎么能够让他这样为你做出这么多的工作呢?

  韩增新:这就是朋友关系嘛,多年的朋友关系。

  记者:仅仅是朋友关系吗?

  韩增新:对啊。

  记者:走一个学生你能赚多少钱?这个不难计算出来啊,那我觉得你这个友情,真是太有价值了。

 


—— 信息源自:央视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