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规范师德切勿冒进

--------------------------------------------------------------------------------
点击次数:3141  发布时间:2010-9-19 16:00:29

 

  据新华社9月16日报道,湖北省教育厅近日发布《湖北高校教师“十倡导十禁止”师德行为规范》,在危急情境下不顾学生安危抢先逃生等十种行为被明文禁止。该省还将建立考评制度,对违反“十禁止”行为规范的教师,在各级各类表彰奖励中实行“一票否决”,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危难关头,让谁先走?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中学教师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自己率先跑出教室,事后又高调宣扬其“自由主义”观点,受到舆论的猛烈挞伐。教育部随后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的规定。湖北此次发布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则将教师“保护学生安全”的义务从中小学扩大到高校。

    由于中小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以职业道德的名义要求中小学教师承担保护学生安全的义务,符合现代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文明准则。然而,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要求高校教师奋不顾身保护已成年的大学生的安全,可能是一种过当的道德义务。而且,不少大学生在行为能力上丝毫不弱于他们的老师,有的甚至明显强于后者,比如一个年轻力壮的大四男生,肯定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强得多,无论是从“强者帮助弱者”的自然道德看,还是从尊重长者、尊重教师的社会伦理看,在危急情境下,都应该是大学生努力救助教师,而不应该要求教师反过来救助大学生。禁止高校教师在危急情境下抢先逃生,实际上是把大学生当成了亟须救助的未成年人,这样的师德行为规范严重脱离实际,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值得推敲。

    还应当看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只是给中小学教师施加了一种道德义务,而非规定了一种法律责任。湖北省给高校教师施加保护大学生安全的义务,并准备以此为标准,出台“一票否决”乃至“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等严惩教师失德行为的措施,则相当于以师德行为规范的名义,给高校教师追加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道德冒进”。如果把高校教师的道德义务无限扩大并转化为法律责任,要求高校教师随时准备着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学生的安全,否则就要受处分、被开除甚至蹲监狱,那高校大约只有请警察和军人来兼任教师了。

 


—— 信息源自:京华时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