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马全有:禁止“乱讲话”,谁还“敢说话”

--------------------------------------------------------------------------------
点击次数:3928  发布时间:2010-9-19 15:55:39

 

日前,中国广播网以“教育局禁止教师乱讲话3人曾因不实言论被拘”为题,披露了江苏邳州以红头文件形式禁止教师“乱讲话”的消息。红头文件为印证所谓的“乱讲话”造成的严重后果,还如数家珍列举了近年来,因个别教育在网络发帖跟帖散布不实言论,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已有3人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红头文件最后明文规定,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邳州广大教师要“讲政治,讲大局”,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正当诉求,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如此做法,一时间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邳州明文禁止教师“乱讲话”的做法,不仅广大教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限制了言论自由,而且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此类现象还是少管为宜,理由是涉嫌限制网民自由表达权利。

 

  众所周知,诸如邳州禁止教师“乱讲话”的内容,法律法规早已有所规定,特别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场合该说,什么场合不该说等等,一部保密守则悉数囊括。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网上征求意见已成政府充分依靠群众,保障广大民众参与权,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决策重大事项的常态,制定和修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采取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方式,取得了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明显效果。最明显的例子是,为充分了解民意,听取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建议意见,人民网于几年前开通了各部委及省区“有话对部长书记省长说”栏目,不仅网民可以随意留言发表意见,而且还会定期收到书记省长的网上答复。特别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中更不乏极个别敏感话题,国家部委和书记省长有时还以“做客人民网”的方式,在网上与普通网民展开了直接对话,真正实现了官民平等对话,键对键地直通交流。

 

  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政府网的“市长信箱”成了聋子耳朵。不是光有询问,就是没有答复不动。不是光有等待,没有询问互动,就是网民的询问被删除。不是无法注册登陆,就是页面无法显示。为此,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埋怨网民参与意识不强,公众对公共事业关心不够。尤其个别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时,苦于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而苦恼。其中不乏有邳州关于禁止“乱讲话”的规定不无直接的关系,也有个别民众后怕遭遇与邳州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因个别教师“乱讲话”3人被拘一样的命运。

 

  实事求是党的优良传统,依靠群众引领风尚,发扬民主成为潮流。重实际、到实地、摸实情,是政府部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可贵精神,公众说实话是对公共事业的关心,听实话是政府部门的义务,更是责任。即使群众出于切身利益发的不实牢骚,也要静得下心,提得起神,耐得住性子,坐下来认真听,从中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启发中拓展调研的思路。更何况,自古就有“言者无罚,闻者足戒”之说。大可不必将群众的牢骚视作洪水猛兽,更不可出台红头文件禁止“乱说话”。那样,无疑于堵塞言路。至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论调,或者苦于听不到真话的感慨,其实质,不是寓言故事“叶公好龙”的最新翻版,就是浓厚封建色彩“文字狱”的遗痕。

 

  要想听真话,就得让说话,杜绝禁“说话”,不妨听听“乱讲话”。(马全有)

 

 


—— 信息源自:每日甘肃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