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广播网以“教育局禁止教师乱讲话3人曾因不实言论被拘”为题,披露了江苏邳州以红头文件形式禁止教师“乱讲话”的消息。红头文件为印证所谓的“乱讲话”造成的严重后果,还如数家珍列举了近年来,因个别教育在网络发帖跟帖散布不实言论,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已有3人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红头文件最后明文规定,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邳州广大教师要“讲政治,讲大局”,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正当诉求,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如此做法,一时间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邳州明文禁止教师“乱讲话”的做法,不仅广大教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限制了言论自由,而且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此类现象还是少管为宜,理由是涉嫌限制网民自由表达权利。
众所周知,诸如邳州禁止教师“乱讲话”的内容,法律法规早已有所规定,特别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场合该说,什么场合不该说等等,一部保密守则悉数囊括。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网上征求意见已成政府充分依靠群众,保障广大民众参与权,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决策重大事项的常态,制定和修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采取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方式,取得了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明显效果。最明显的例子是,为充分了解民意,听取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建议意见,人民网于几年前开通了各部委及省区“有话对部长书记省长说”栏目,不仅网民可以随意留言发表意见,而且还会定期收到书记省长的网上答复。特别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中更不乏极个别敏感话题,国家部委和书记省长有时还以“做客人民网”的方式,在网上与普通网民展开了直接对话,真正实现了官民平等对话,键对键地直通交流。
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政府网的“市长信箱”成了聋子耳朵。不是光有询问,就是没有答复不动。不是光有等待,没有询问互动,就是网民的询问被删除。不是无法注册登陆,就是页面无法显示。为此,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埋怨网民参与意识不强,公众对公共事业关心不够。尤其个别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时,苦于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而苦恼。其中不乏有邳州关于禁止“乱讲话”的规定不无直接的关系,也有个别民众后怕遭遇与邳州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因个别教师“乱讲话”3人被拘一样的命运。
实事求是党的优良传统,依靠群众引领风尚,发扬民主成为潮流。重实际、到实地、摸实情,是政府部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可贵精神,公众说实话是对公共事业的关心,听实话是政府部门的义务,更是责任。即使群众出于切身利益发的不实牢骚,也要静得下心,提得起神,耐得住性子,坐下来认真听,从中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启发中拓展调研的思路。更何况,自古就有“言者无罚,闻者足戒”之说。大可不必将群众的牢骚视作洪水猛兽,更不可出台红头文件禁止“乱说话”。那样,无疑于堵塞言路。至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论调,或者苦于听不到真话的感慨,其实质,不是寓言故事“叶公好龙”的最新翻版,就是浓厚封建色彩“文字狱”的遗痕。
要想听真话,就得让说话,杜绝禁“说话”,不妨听听“乱讲话”。(马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