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礼风”招致老师的反感和头痛
见习记者 唐迎寅 商报记者 王雅君
老师客客气气地婉拒收礼,哪知家长“扔卡即走”,如此“被送礼”的现象让一些老师对教师节“送礼风”更为反感和头痛。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许多老师看来,每天早晨问声“老师早”,认真上好每堂课,完成每一天作业,就是学生们以实际行动送给老师们最好的礼物。
日前,上海七宝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山东省实验中学等10所学校联名在教育部网站上发出倡议,呼吁全国教师同行不要收受学生、家长送的财物,更要杜绝向学生、家长索取财物的行为,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
老师尴尬:家长强行送礼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家长们瞒着自己的孩子再度“蠢蠢欲动”,变着法儿向老师们示好。有的在角落里偷偷摸摸地送出月饼票;有的大摆“谢师宴”,席上再塞上三五百元“以表心意”;有的则让孩子捎上昂贵的花篮帮老师“扎台型”……更让老师苦恼的是,个别家长由于屡遭拒绝,竟然开始强行送礼。
“昨天下班后,一个家长到我办公室聊聊孩子的近况。谈话接近尾声时,他突然塞给我两张购物卡。”浦东新区某幼儿园的张老师告诉商报记者,他对家长的送礼有心理准备,所以当时看到家长的这个行为后马上予以制止。“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被拒绝后,这个家长直接把购物卡往我办公桌上一扔,随即转身走了出去,弄得我很尴尬。不得已,我只能第二天将卡再硬退给他。”
据了解,“被送礼”的现象在教师节渐成气候。除了硬塞购物卡,还有些家长会为老师的手机充值,甚至在月饼盒里再捆绑一叠“月饼票”。
对此,老师们通常会在被动收礼后,用其他形式还礼。“以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如果真的无奈收下家长的礼品,就会在圣诞节购买等额的礼物给孩子,这样家长们以后也就不会送礼了。”朱老师说道。
网上晒礼:重在真情实意
商报记者在本市的教育论坛上看到,许多老师晒起自己最难忘的教师节时,印象最深的往往都是充满真情实意的礼物。
复旦附中的李老师说,自己第一次过的教师节,是早晨进校园就收到孩子们花心思制作的小礼物,当时特别激动。“今年是我工作后第3个教师节了。只要看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我心里就很快乐,也更加热爱这个职业,只要有孩子们的地方也就有我!”
商报记者留意到,今年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制作音乐、贺卡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网友“心诚则灵”说自己花了好几天做了一张音乐Fsash送给老师,背景音乐是《感恩的心》。“朋友都说听了特别感动,希望老师也会喜欢。”她说。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吴校长告诉商报记者,在收礼问题上,我们老师要以行动赢得自尊,也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教师节来临,请家长不要再购置礼品,也别再选送鲜花。孩子们每天早晨问声老师早,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这就是学生以实际行动送给老师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