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倡导教师不收礼,教育部门有责任

--------------------------------------------------------------------------------
点击次数:2146  发布时间:2010-9-9 15:29:22

   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的倡议书。(9月8日《山东商报》)

  设立教师节本是提高教师地位,提升“尊师重教”的氛围。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师节有点变,象过年过节一样,也得表示点意思,每在教师节前,学生和家长们都得琢磨一下,送什么礼好,教师节渐成送礼节。

  送礼成了习惯,受礼也就成了自然,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孝敬自己合情合理,送是正常的,不送反而认为不尊敬,不正常,心里总感到不是味,尤其是所闻所见一些教育部门的官员和掌握学校大权的校长们,大揽大进的收礼收红包,更是觉得无所谓,他们能得,自己也能得,他们得大的,自己得点小的理所当然。

  一些教师的对比并非空穴来风,教育部门本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可是并非一罐清水,从一些教育系统暴露的腐败案看:小到校服、学生餐中捞好处得回扣,大到学校教育器械的采购,校舍的兴建修建上贪污受贿,如:某市一教育局长受贿被抓,近百校长迫于压力自首,尤其是一些教育局长利用职权调动、提拔更是财源广进,一些地方有不成文的潜规则:“安排1人要价5万至10万元,有钱户甚至达到20万元,进城要5万至8万元”教师所收得礼与这些“礼”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

  教师收礼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出了问题,一些校官平时抓得不严,对教师收礼睁个眼,闭个眼,有的学生家长甚至在学校、教室送礼也没人问,没人管,甚至一些学校还出榜暗示学生教师节这一天要向老师们表心意,此种风气的形成根本原因,责任在于学校,在于管理者。

  送礼是非正常现象,尤其是对于学生更是起到潜移默化不良的效果,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制止送礼是职责范围之事,之所以不敢理直气壮的管,就在于有的自身就不俭点,不好说他人,听之任之,以至成了风,成了习惯。

  提倡教师节不收礼,出发点是好的,意在塑造清风正气的氛围,但是倡导还远远不够,还得靠制度,还得靠管理者的以身作责,垂先示范,因而,要想教师节纯净,不索礼,不收礼,还得从“头”抓起,只有“头”不收礼,清正廉洁,才能去管,去执行制度,“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节才能不变味。

 


—— 信息源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