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公益效应之访谈 朱文臣:钱要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
点击次数:2516  发布时间:2010-9-7 16:54:59

 

  朱文臣 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报记者 王秋欣/文 沈翔/图

  “我想在十年内向河南教育事业至少捐资3亿元”,“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企业的终极目的”,“我只资助教育,因为我觉得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石”。8月28日下午,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臣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回报社会之梦。

  【对话】

  计划10年内捐助教育3亿

  记者:您怎么萌发了捐资的想法?

  朱文臣: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公司很难招到创新型人才,而我经常看到报纸上说,河南有那么多需要上学的孩子,而河南的教育力量又很薄弱,于是就萌发了这个念头。我只资助教育,因为我觉得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石,我希望我们河南的教育能够大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这次捐助具体针对教育的哪个方面?

  朱文臣:7月份,我发起并出资捐助的“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在郑州成立。今后每年,宋河都将向这个基金会捐资至少2000万元,然后由基金会寻找好项目捐助给社会。我计划在10年之内,实现向河南教育事业捐资3亿多元的目标。

  记者:这3亿多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朱文臣:为了确保这个教育基金的来源,宋河将从每瓶卖出的酒中抽出0.5元或者1元作为教育基金,从销售上确保宋河教育基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这3亿多元将用在哪里?

  朱文臣:明天我们将捐出2000万元,以后每年的数额可能都要比这个数字高。我们计划在全省108个县各捐助一所小学、教学楼或图书馆,帮助政府共同扶持教育发展。同时,我们每年还将捐助4000个贫困生,最终实现十年救助4万名贫困生的帮扶目标。

  记者:之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捐助?

  朱文臣:7月份,我们已拿出130万元捐助了两所学校和近百名贫困学生。一个是周口的高中,一个是信阳罗山县的中学,为他们建了教学楼和图书馆。现在这几个项目已经落到实处了,速度非常快。

  【深度阅读】企业负责赚钱 基金会负责花钱

  当被问到为什么拿出这么多钱资助教育时,朱文臣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捐资助学”这种方式的引导,改变河南的教育现状,创新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

  朱文臣说,以前他们企业也做过捐助,但都是零零星星的、不系统的,这一次,他们准备把“捐资助学”当成一个事业来做,“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企业的终极目的,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和方法,使财富的效应社会化、社会效应最大化,是我们的一个梦想”。“我不是一个只知道埋头抓钱的人。”朱文臣说,中国有句古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种捐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而且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我们不仅是在做企业,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会对大家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产生一种好的影响”。

  为了让捐助达到最好的效果,朱文臣组织成立了“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我们的企业和基金会是分开来做的,我们的企业负责赚钱、捐钱,基金会负责花好钱,把这些钱花到最需要的、教育资源最薄弱的地方”。

  朱文臣说,这是借鉴了国外一些企业做慈善的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对项目的筛选会更加科学,捐资者对资金流向的监控也会比较直接,“有钱不能乱花,要花好,要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延伸阅读】

  中国慈善软环境需长时间培养

  美国现代慈善业先驱、大慈善家卡耐基有句名言:“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句话不知影响了多少西方人的财富观。正是这种在西方占主流的财富观,让美国富人普遍热衷于做慈善。有媒体戏称,如今,在美国最有身份的象征就是挤进盖茨和巴菲特倡导的8月份的那份“捐献承诺”名单。

  时至今日,中国尚缺乏像美国这样的做慈善的社会风气。首部慈善法迟早会出台,但中国人的慈善观念却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树立。比如,对于个人的财富是应该回馈社会还是应该留给子孙后代这个问题,中国人可能需要数代才能转变传统观念。

 


—— 信息源自:大河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