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很多,有挂图、地图册、课本插图、结构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在教学中,只要联系实际,恰当运用地图,启发学生,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差,如何提高读图能力,是长期以来困扰地理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觉得指图练习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关键所在。
看懂地图与熟悉地图是理解地图的重要准备,又是进一步学习地图知识与地图技能的基础。指图练习中,要指的对象较多:有的是分布于地图各个部位的散点,如城市,矿山等,有的是蜿蜒曲折于地图上的各种形状的图形,如海洋、陆地等。对于地图上这些不同形式的符号,在指图时要区别对待,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地理因素。
具体指导学生指图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帮助学生指出代表不同地理因素的符号的各自特点。如指表示城市、矿山等接近于点状符号时,应指准符号,不能只指旁边的文字。因为图上符号位置代表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相应位置,而旁边的文字只代表其名称,不表示位置;指铁路、河流等线状符号时,要从线条的始端指向线条的末端,例如:指铁路,可从起点沿线指到终点,指河流可以从源头顺流指到河口;在指某一自然区域时,要指它周围界限与相邻区域。指出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便于学生对所指对象形成较为清晰的印象。
二是适当指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指城市工矿点时,除了要指出它们所在区域的方位以及附近城市工矿点的位置关系,还可把它们放在交通线上来认识;指铁路时可指出沿途交汇的主要干线;指河流时,结合指出它所流经的区域;指某一区域时,可结合指出本区域范围的主要河流与铁路干线等等。指出有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关系中认识所指对象,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较为深刻地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
三是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指图加以区别。例如南极、南极圈、南极洲与南寒带等一组近似的概念,仅靠叙述讲解,将事倍功半,如能通过在地图上指点(南极),在指线(南极圈),指一个不规则的大陆(南极洲),指一个圆面(南寒带)等形象化的动作,而加以区别,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此外,指图练习要反复进行,以便学生逐步掌握所指对象的名称、位置与范围,甚至特点,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落实在地图上,记忆在脑海里。即使是同一内容的练习,也可进行多次,可不断提高要求。例如,初练时可进行模仿,即由教师边讲边指图,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边看边指,或由教师描述,学生随着老师形象化的描述,边听边指;以后进行练习时,可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指图,或边指图边叙述;再次进行练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暗射地图上进行指图练习了;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地图通过想象,进行指空练习。
这样,通过由易到难的指图练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另一方面逐步帮助学生从看懂地图往熟悉地图的阶段过渡,为将来进一步学会分析地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