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晓,一毕业便进入省城一家知名媒体从事广告营销管理工作,业务知识熟练、个人能力突出,使他在短时间内成为单位的“顶梁柱”;焦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深造;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刘晓阳,与同学合伙开办了一家素食店,生意红红火火……他们都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2009届的毕业生,作为学校首届按照“选修课板块分流实验”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考研率及就业率均明显提升。
打破高校传统教学模式
“选修课板块分流实验”,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在2007年开始的一次教学改革实验。按照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从大三开始,实行分类教学培养。即在经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基础课教学后,从第三年开始,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依据学生考研或者就业的不同目标对其进行分类培养,压缩理论课,加大实践选修课时。
大四学生裴星星谈起学校的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时十分赞同,她说:“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它不同于其它专业,主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为我们设置了财经报道、政法报道、文体报道这三个专业性很强的重点板块,邀请省城知名媒体的编辑记者来到学校开展讲座,对我们进行有效指导,大家都感到非常受益。”
作为本次教学改革实验的提出者——文化传播系系主任王德禄教授说:“分流教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大众教育”更是分类教育
“大学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转折期,所以我们不能允许学生随波逐流,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胡丽敏老师这样认为。在选修课改革的设置上,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按照学生的需求,将课程分成两大板块:就业实践板块和考研准备板块。
就业实践板块,重在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该系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秘书学、演讲与口才、书法训练等以实用知识与技能为主的课程。学生们在大二结束进入大三时,可以进行选择,选择一个完整的板块学习,并参加考核获得学分。例如,广告学专业(高年级)选修课分为广告策划设计与广告营销管理两大板块,这两个板块就是将来学生在广告界就业的两个主要领域。
考研准备板块,重在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选报这一板块的学生将集中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分析考研试题,接受考研心理调试训练。同时,院系还将邀请往届考研成功的学生回校为他们开展讲座。
“高等教育已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容回避。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高校的培养模式单一,就业供需以及相关专业结构出现了矛盾和失衡,导致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不强。”王德禄教授告诉记者,“而‘大众教育’,更是分类教育。”
市场竞争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分流教学的课程设计给系里排课、聘请名师增加了工作量,学校也增加了支出,但却能达到分流培养、个性发展、学有所成、人尽其才的目标。”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长徐仲安教授说,“这是具有探索意义的教学改革。”目前,该学院正在研究将“选修课板块分流实验教学”在全院推广。学院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中的高年级专业选修课要按板块设计,而板块则要充分考虑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以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控课时、腾空间、强实践、增选修是此项实验的人才培养特色。徐仲安教授表示:“我们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是知识固本,而是能力见长。”
有关专家指出,选修课板块分流实验教学,开启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学术型研究生今年起将减招5%至10%,随着教育部启动研究生培养战略的转型,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将成为各大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