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王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需要社会参与支持

--------------------------------------------------------------------------------
点击次数:2828  发布时间:2010-3-15 15:35:35

    今年两会期间,《规划纲要》文本所涉及的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日前,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进行了采访。 

  改革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教育一家很难完成 

  记者:《规划纲要》文本公布之后,教育的改革、发展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您有什么见解? 

  王树国:《规划纲要》的制定、实行,将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各方对此反应不错。我希望《规划纲要》出台后,能抓紧制定出实施细则,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教育改革和发展,绝不是教育系统一家就能完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体制、机制发生改变后,资源配置、教师身份、人才流动、退休养老等诸多方面都要在科学发展的路线引领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民族就缺乏智慧,国家就没有稳定、持续的发展,就没有未来。我认为有四点要坚持:一是要吃透中央精神,领会精神实质;二是要下定决心,全体动员;三是政府各部门要大力支持、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四是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并争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教育的整体改革不能闭门造车,要有全社会的参与。 


  不同的学术流派是创新产生的基础 

  记者:《规划纲要》文本提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您有什么看法? 

  王树国:大学的发展需要自主空间。每一所大学所处学术领域不同,所处地域不同,所对应的行业不同,需要专家、学者对教育有自己的不同理解,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进而通过这样各不相同的探索,才能逐渐形成学术流派,这是创新产生的基础。如果管得太多、太细,就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制约学术发展。 

  此外,检查、评比、评奖项目过多,且跟资源挂钩,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功利目标上来。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有我们几篇?教学评估有多少项目能评优?功利目标过多,不利于学者静下心来搞研究、开发,一旦走向极端便出现了弄虚作假、学术不端,产生了和大学精神相悖的倾向。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创造力的产生,而不利于创新思维产生的管理体制就要变革、机制就要调整。 

  在基本资源分配行政化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大学不一定愿意要自主权,估计校长也要不起很多自主权。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你说了算数了,那些掌控资源的各路“神仙”都来电话了。 

  今天求你安排这事,明天请你通融那事,这样下去学校岂不办垮了,那么你的责任还怎么履行? 

  我们哈工大曾经搞过合并精简,作为行政机关改革的一个步骤。我们把党政群团合并、精简为13个处室,但是周边环境没变,很快就反弹了。精简后上级各部门的电话不断,你们怎么这么不重视某项工作,连部门都给合并掉了?顶不住,只好再恢复。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记者: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划纲要》文本提出要“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您怎么认为? 

  王树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离社会越来越远,中小学关门办学,孩子们不接触社会;大学也是远离社会、远离企业。甚至有的职业院校办学也与企业无关,与行业无关,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如何可想而知。这个问题的根源也在机制上。学校的资源都来自政府,企业、用人单位在学校的评价、资源配置上没有发言权。 

  在欧美一些国家,企业有权给大学评分,不单要看就业率,还要看毕业生三年、五年后的发展情况,看毕业生在关键岗位的上岗率。就拿教育质量来说,生师比是一个关键指标。现在有的学校生师比突破了20∶1,甚至个别的达到30∶1,这还怎么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哈工大是硬撑着,坚决控制在13∶1以内。我们也搞一些高质量的实验班,生师比在5∶1甚至更低,但是没有力量推广。因为教育经费按在校生人数发放,学生少了没钱养活教师,更养不起高水平教师。如果这一制度不改变,不是由毕业生质量,由用人单位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决定学校的拨款,那么谁还在提高质量上加大投入?这些制度不改,很多学校仍然热衷于扩招而不关心培养质量,不关心毕业生是否符合企业需求,是否对口就业。更关心的是发表论文,关心争取项目,因为这些才是资源的来源渠道。 

  教育改革发展是百年大计,不光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同样,教育的改革也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参与,集思广益,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办好。 
 


—— 信息源自:中青在线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