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思想教育

--------------------------------------------------------------------------------
点击次数:2167  发布时间:2010-3-10 15:31:28

   我看报道中说,周洋出身普通的平民之家,她夺冠之后想到可以改善父母的生活,这不是很真实、很朴实的想法吗?除了某些领导之外,谁想听她说一些大话空话?

  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周洋在冬奥会上夺冠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还专门在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谈到,“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并且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励志教育、德育教育。

  看到这种新闻,我真是哭笑不得。有些领导干部老是抱着过去的思维定式不放,一有点成就,就非得要首先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人民,干嘛一定要这么说?这毕竟已经不是我们那个时代了。我年轻的时候,中国社会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每个年轻人都抱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理想,当然,实际上也没做出什么伟大的成就来。但改革开放之后,那种僵硬的思想教育已经过时了,盲目地号召每个人都要大公无私、做什么都要首先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可能吗?除了少数有极高思想觉悟的人之外,一般老百姓首先想着先过上温饱的乃至小康的生活,这有什么错?我看报道中说,周洋出身普通的平民之家,她夺冠之后想到可以改善父母的生活,这不是很真实、很朴实的想法吗?除了某些领导之外,谁想听她说一些大话空话?

  当然也有人说,周洋之所以能当上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是国家出的钱,所以首先应该感谢国家。但这不是周洋个人的事,而是跟我国培养体育运动人才的“举国体制”模式有关。教练发现一个体育苗子,培训他,送他去参加比赛。如果得了冠军呢,就给他荣誉;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成名呢,就只能退役,另寻生路。我国培训的运动员多了,最后能拿到冠军的才几个?不少运动员从小就参加训练,文化基础薄弱,没有其它专长。到了社会上难以适应,工作都不好找。前几年不就有个全运会冠军找不到工作,最后去澡堂给人搓澡吗?

  相比之下,欧美的运动员除了适当依靠国家,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他们都是有专长有职业的,有可能是律师、教授,也可能是工人,因为真正热爱某项体育运动,所以才去参加比赛。拿到冠军固然好,拿不到冠军,也可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不至于离开比赛之后就没饭吃了。我们的体育培训机制,除了鼓励运动员出成绩,有没有切实为他们的将来、为他们的一生着想?有网友说“你拿到冠军,祖国妈妈拥抱你;拿不到冠军,只有亲妈妈拥抱你”,也许有点极端了,但也说明了一些实质问题。

  另外,据我所知,有些特别艰苦的体育项目,比如举重,运动员多半是从农村选拔出来的孩子。他们想通过拼搏,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善父母的生活,就像很多农村学生把考大学当成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一样,如果说这也是“私心”,那又有何不可呢?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需要思想教育,关键是怎样做,他们才能听得进去,才不会反感。周立波就曾讽刺过某些假大空的思想教育模式,一个英雄临死未死之前总要有很多“规定动作”,敌人开一枪,没能打死他,摇摇晃晃站起来,他要交入党申请书;开第二枪,还是不能死,要缴纳党费。非得把这些动作、话语都完成了,才肯光荣死去。这种套路,是不是很可笑?如果依照这种套路进行思想教育,能有什么效果呢?

 


—— 信息源自:新闻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