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家庭教育倡导父亲角色回归

--------------------------------------------------------------------------------
点击次数:2810  发布时间:2010-2-27 14:17:27

     家长要学着尊重理解儿童的情绪、帮孩子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引导儿童学会分享、对早恋行为提供经验参考。我国首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昨天发布。在这份指导文件中,很有前瞻性地提出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角色”要回归。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所涵盖范围既包括新婚期、孕期及18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又包括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等在内的特殊家庭以及灾难背景下的家庭。

  针对0岁至18岁的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大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及要求。其中的一些提法比较“前卫”,如对0岁至3岁儿童,家庭教育要重视发挥父亲的角色作用,利用生活场景进行随机教育;而对于4岁至6岁年龄段儿童,在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时,要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儿童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并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到了7岁至12岁年龄段时,要鼓励儿童参与家庭财务预算,合理支配零用钱,防止欲望膨胀,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儿童理财的意识;对于有早恋行为的16岁至18岁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提供经验参考,帮助孩子提高应对问题的现实处理能力等。

  另外,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大纲》中还做出“预防”。如在0岁至3岁年龄段特别提到了“父亲角色”。这是由于父亲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表现出的权威性、责任感、社会化等是母亲无法给予的。社会上的一些男孩女性化、网络沉溺等现象都是父爱缺失的重要表现。尤其是近年来全职母亲的增多,男性离家庭渐远造成社会偏差,所以提出父亲角色要回归。

 


—— 信息源自:北京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