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经费占到4%为何那么难?

--------------------------------------------------------------------------------
点击次数:2597  发布时间:2010-2-26 14:33:07

 

  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很低,就是达到了4%,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低水准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新三座大山”。近日,教育部再提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旧石依然激起千层浪。

  为什么4%那么难实现?政府应该怎样做?为此,本刊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通过4%的数字,来看中国整个教育背后的问题所在。

  实习记者 李敏

  1

  现在中国教育投入的状况如何?

  熊丙奇:2008年,教育部公布全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要占GDP的3.48%,这已是1993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水平最高的一次,但实际上,这离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4%还相差0.52%。所以中国的教育投入首先是没达到法定比例,其次,就是达到了4%,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低水准。

  2

  为什么?

  熊丙奇:从世界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是达到了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比例是4.1%,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呼吁在2020年能达到5%左右。

  3

  为什么说要到5%?

  熊丙奇:2008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但即使如此,我国的义务教育对于家庭和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第一,达到了2907万。高等教育仍然需要政府大量投入。

  4

  十多年了,国家还没实现4%的目标,很难吗?

  熊丙奇:这说明我们对教育重视不够。我们有法规制定机构,但没有相对的机制去保障实施。发达国家基本都设有教育拨款委员会,这个部门专门监督政府按照预算拨放教育经费。但我国是由学校或教育部门去向政府财政部门要钱,要政策。

  5

  如果政府不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教育经费,怎么办?

  熊丙奇:所以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问责机制。这10年间,其实在教育投入上每年都是违反纲要的,但没有任何人被追究责任,没有任何机构被问责。

  6

  在2010年里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

  熊丙奇:有可能,政府肯定会在义务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不过,2004年教育部长说2007年一定要达到4%,但到现在也没达标。

  7

  未来中国教育投入要达标,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熊丙奇:我们要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拨款委员会。这个拨款委员会应该是属于全国人大或者地方人大的机构,它一方面进行教育预算的审议,同时监督政府按照预算进行拨款。

  我认为,建立教育拨款委员会应该是未来教育改革重要的一个议题,这是保障教育投入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是规范政府部门与学校关系的基本制度。

  8

  我们知道,2007年教育部就想核算“生均培养成本”,但为何到现在还没核算清楚?

  熊丙奇:生均培养成本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只有弄清楚政府、学校、家庭各应承担多少费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高校学费,不然就是一笔糊涂账。而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牵涉很多问题,比如大学的行政成本、政绩成本。所以,核算生均培养成本的过程,就是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

  9

  低教育投入,会产生哪些坏影响?

  熊丙奇:上学难!从幼儿园到大学,很多地方出现天价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本来正处于真正义务教育阶段,却还存在着一边是义务教育、一边乱收费的情况;大学的学费占老百姓人均收入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在发达国家,大学学费占国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大概是在20%以内。但在我国,2005年以前,大学学费达到农村居民年收入的200%左右,而城镇达到60%-70%。最近几年比例有所下降,但占农村居民年收入的比例仍达到100%,城镇也达到40%左右。

  10

  你认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

  熊丙奇:系统改革目前的教育体系。首先要理清楚,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承担公共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则应该更大的、更多的向市场开放。

  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不由政府全包,私立高校众多,这就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垄断,实现了办学资源的多元化,这才能让政府真正把资源投入到基础教育。

 


—— 信息源自:南方人物周刊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