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对高考自主招生改革需要参与和宽容

--------------------------------------------------------------------------------
点击次数:3192  发布时间:2010-2-25 15:10:18

 

  跨年度的高校自主招生已近尾声,这几乎是2009年教育领域最受媒体关注的热点。报载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启动,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仍是重点。当年恢复高考曾是撬动教育乃至全社会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强劲杠杆,如今改革高考也是突破应试教育绕不过去的关口。赢得这一攻坚战教育界责任在肩,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既要积极参与,也要出于公心,宽容配合。

  回顾上一轮媒体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议论,可谓唇枪舌剑。其中有真见灼识,也有很多从各自角度出发,代表不同利益的争辩。一时间北大和首批获得推荐权的中学校长几成箭靶。

  分析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争取公平与防范腐败。公平是什么,是给予每个合格考生升学机会,再溯本求源是给予每个受教育者基本合格的基础教育。是不是所有优秀考生都适合上北大,是不是只有上北大才算成功?如果不谈基础教育区域间、社会阶层间的差异,只是争论哪种方式更适合谁,会不会陷入低俗的利益之争泥沼?不同学校、不同地域考生机会均等是高校招生公平的关键点之一,有推荐资格的校长遴选范围需要扩大,考生自荐权需要落实。这一点由于农村、小城镇的师生和家长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而没有被充分关注,也有失公允。

  考试招生腐败的要点是什么?主要是作假,比如考场作弊,比如更改民族、冒充二级运动员等资格作假,比如招生搞暗箱操作等。据参与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专家介绍,伴随着“阳光招生”举措的实施,本轮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强调被推荐考生必须参加高考,设底线以防失控。招生过程中相关的数据资料都收集汇总,可查可考。如果这些漏洞都有防范,人们仍然对高校不放心,对校长推荐不信任,那么改革会不会因动辄得咎而进入死胡同?

  必须提及的是,高校招生工作既有保证公平公正的义务,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也负有为国家选才及调整应试教育导向的重任,是重要的社会公器。实践证明,统一考试、按分排队的方式不能反映考生的创新潜质、实践能力等素质。这种固定、单一的偏执导向是应试教育的牢固基础之一,必须突破。一些发达国家作出重大教育改革的经验是先搞“全面教育大讨论”,而这种大讨论成功的前提是参与者多出于公心,从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寻求科学智慧的解决之道,而非狭隘地从家庭、地区利益出发去争辩。再有,改革的成本要由参与各方承担,有人抱怨参与考试的次数多了考生压力过大,而忘记了参与或放弃哪一轮考试的决定权在考生自己,时间精力上要量力而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能全由教育本身来承担。教育公平也不仅仅是高校招生考试这一项,高校入学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底线,是教育改革的瓶颈之一,对此,全社会要给予充分重视与认真思考。这项改革需要公众负责任地参与,也需要客观公正的舆论环境。

 


—— 信息源自: 东北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