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留学大观:在美国当交换生

--------------------------------------------------------------------------------
点击次数:2960  发布时间:2010-2-24 15:19:37

  作为交换生,我从北京到美国亚特兰大一所州立大学学习了一学期,节前刚回国。留学时间虽不长,但感受很深。

  美国老师会在课上不停提问

  美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国内不同,喜欢不停地发问。

  比如,我修了一门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史的课。教授是一位白人女性,第一节课她就说:我们今天回去写一篇小文章,题目是“什么是历史”,下次课带过来。

  第二次上课,我带着“历史是文化的体现”的“安全”作文过去。谁知道老师并不收作业,而是要我们讨论各自观点。当大家说完后,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知道历史的?有人说是通过各种史书、文献知道的,有人说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

  老师接着问:这些史书、文献所记录的,真实么?我们对历史的看法,会改变么?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新一轮讨论随即开始。七嘴八舌之后,绝大多数人认为,历史并不一定都是真实、正确的。老师看大家对“历史并不一定”这个论点表示认同,又抛出一个问题:那现在大家分组辩论一下,文艺复兴是否真的存在?

  我当时就被这个题目吓到了。文艺复兴,一场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这问题之于西方人,就像问我们秦始皇是不是真的统一了中国一样。

  低头看看手中的资料,分别是18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关于文艺复兴的学术探讨。老师着重强调,不仅要看不同作者的看法,也要看不同时代对文艺复兴的不同认识。

  这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拿着笔记本,把老师说的话全记下来,不是标准的学习方法。原来美国老师并不仅仅是“教”知识的;原来我们不仅要学,还要怀疑、还要思考!

  第一次考试我只得42分

  尽管我很喜欢这种在思考中学习的方式,但老师留的作业,却非常让人头疼。

  有一次的作业题目是:请用米开朗基罗的理论,分析他的建筑作品。看着题目,我哭的心都有了:课上我能听懂的,只有老师说的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的看法,并不记得有什么他的建筑理论,更别提分析了。

  只好求助于课本。然而半个小时之后,我便开始头昏脑胀:各种建筑专业术语,从句套从句的复杂英文表达,一句话有三四行长。看完后面,前面说的什么就忘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用笔划句子关系。好不容易这句话弄明白了,半天时间过去了。

  从晚上8时到半夜3时,我一点思路也没有,一个英文字母也写不出来。想不到,在国内成绩还不错的我,在这里,却连按时交作业都做不到。那一刻,望着屏幕上空白的文档,看看手中沉得可以砸死人的英文专业书,急得我除了哭,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光是作业,考试成绩也是前所未有地丢人。一张考试纸、两面的题目,我会写的只有3道题。旁边美国同学“哗哗”地奋笔疾书,我,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次考试,我只得了42分。

  进步速度以星期计算

  接下来的日子,每逢周二、周四没课的时间,我便抱着书和笔记本,早早奔到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

  三个星期之后,迎来了又一次考试。我信心满满地想着,这次一定会及格。谁知道卷子发下来,成绩是44分。

  三周的努力,只换来两分的提高。朋友看出了我的艰难,说她也正在水深火热中奋斗:听课听不懂,作文写不出来。不甘心得D,她一篇作文重新写了六遍。她抱着我说,把能做的做到最好,自然会得到你想要的。我定下心,一如既往地“蹲守”图书馆。

  第三次考试完发考卷,同学们个个拿了卷子出门,教室里只剩我一个。我不敢期待有所回报,甚至害怕成绩因为最烂而放在考卷最下面。我通体冰凉地从老师手中接过卷子,没敢马上看。出了教室,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小心地展开卷子——84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不是我的最高成绩,却是得来最艰苦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从那以后,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期末,老师在我的评语上这样写道:“你的进步,是以星期计算的。”

  在美国当交换生一学期,我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也找到了自信!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