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促进通江加快发展

--------------------------------------------------------------------------------
点击次数:2871  发布时间:2010-2-21 15:29:09

  教育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伟大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温家宝总理亲临通江视察以来,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推动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通江教育2005年至2009年投入是1978年至2004年投入总和的5倍,仅2009年投入的资金占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8.56%,较2004年增长98%。教育条件明显改善。5年来筹措资金1.44亿元,化解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21亿元,新(改)建校舍达21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经费总额达2.09亿元;小学、初中入学率实现了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了100%;教育质量大幅提升,2008年高考各类本科上线率达31.5%,比2004年上升5个百分点。当前,通江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寄予厚望。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要求,关键是突出“三个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通江加快发展。
  一、坚持牢记育人使命,积极争做合格教师
  全县教育的振兴,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践行崇高的使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忠诚事业、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一位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广大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爱教师的光荣称号。要学习苟晓超老师在大灾面前挺身而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以满腔热诚育人,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潜质,鼓励学生创造,真正成为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二)教师要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担当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重任。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技术,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育人本领。要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和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教师要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新的起点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必须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推动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改革创新中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四)教师要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带动者。广大教师要带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要自觉正人品、正风气、正形象,努力学习王瑛同志,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促进全县上下风清气正。
  二、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切实加强教育管理
  一个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靠校长;校长作用的发挥,关键靠实行校长负责制。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认真落实校长责任,把学校的管理权交给校长,把教学教研工作重担交给校长,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一)选好校长管校。选好一位校长,改变一所学校。一个好校长必须是政治素质强、管理有方、业务水平高、教师公认。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聘任管理等有关规定和意见,采取公开测评、公推公选、“两推一述”等形式,把校长的推荐权、选择权交给教师,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推到校长岗位上去。同时,对在任校长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民主考评,把考核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兑现和职位晋升结合起来,建立校长淘汰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二)落实责任管校。要敢于放权,认真解决管人与管事、管钱与管事相脱离的问题,重点保证校长的学校管理权、教师流动签字权、经费合力使用权、班子提名权、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权、绩效工资发放权等。要权责对等,校长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力、学校办得不好、教育质量不高、学校管理混乱、出现安全事故、教职员工测评不满意票超过40%以上的,必须严格问责。
  (三)提高水平管校。要增强素质管校,按照市委仲彬书记“‘一把手’要实现‘六个转变’”的要求,切实解放思想,修改完善自我,着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努力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要率先垂范管校,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育工作中情况,了解师生思想动态,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清正廉洁、干净做人,管得住手、收得住嘴;要胸怀坦荡、知人善用,要有识才、用才、护才的思想,在用人之长中使其“长”更长,在容人之短中使其“短”更短。要坚持人文管校,校长要尊重教师,善待教师,关心他们的疾苦,力所能及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积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强化监督管校。要完善制度管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考评,积极探索学生、学生家长、社会联动测评机制,把绩效工资与考核考评结果相挂钩。要实行民主管校,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不搞“家长制”,不搞官僚作风;拓宽民主渠道,建设好学校教代会、老教师代表会和校内民主协调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勇于接受各类意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要家校结合管校,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参与社区的“学习型家庭”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形成教育合力。
  三、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切实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优先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必须始终坚持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担责履职,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上下联动重教。党委、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化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基础、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上下联动,履职尽责,强化保障;要把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教育目标任务的规划、教育投入的保障、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要坚持领导挂帮学校或教学点制度,经常深入学校协调指导工作,力所能及帮助学校协调处理具体问题;继续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并作为对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全县上下团结一致抓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创造环境重教。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一要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依法规范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肃查处取缔“黑网吧”,严肃查处和打击村霸强行就读、拉帮结派、纠集和纵容学生参与小团伙等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二要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督促学校完善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党委、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学校周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决防止酿成重大治安事件和不稳定事端。三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扶贫助学、扶贫助残、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要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德育教育建设。充分利用学校阵地,努力探索学校德育教育“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等课题,将德育工作向社会延伸,向社区延伸,向家庭延伸,努力营造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落实政策重教。重视教育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实。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真正履行好牵头负责的职责;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教育投入的预算,优先拨付教育经费,优先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教育、人事部门要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待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规定办理教师职称评聘;税务、物价、审计部门在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的同时,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建设、国土部门对教育发展的规划用地、手续办理、规费减免应尽最大可能给予优惠;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杜绝资源闲置和浪费,要着力解决超大班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刹住对学校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行为。
  (四)树好典型重教。要充分发挥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典型的教育教化作用,对自觉“正人品、正风气、正形象”的校长和教师,对“学习王瑛同志,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的校长和教师,对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群众认可、社会满意的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