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教育为何效率与公平双输

--------------------------------------------------------------------------------
点击次数:2877  发布时间:2010-2-8 14:38:26

  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促进长期收入分配均等化最为可靠的途径,这一理论早被众多经济学家们多次论述过,而“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府为国民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公共资源配置。

  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中国国库不再捉襟见肘,但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倾向在教育领域尤为突出。最近的新闻是,重庆市彭水县山区学校有3万余名孩子和老师,他们在学校吃不着中午饭,很多孩子天不亮在家吃过早饭后,要等到天黑回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这里大多数孩子身高和体重严重不达标。另一则新闻是,北京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由于教室里没有暖气,孩子们冻得都上不成课。

  这些新闻好像发生在20多年前。我小的时候就读于冀北一个山村小学,课桌是一块石板搭在土坯上,偌大的教室只有讲台旁边那个经常灭火的煤炉取暖,寒风通过门窗的缝吹进来,感觉就是在冰窖里,还有痒到肉里的两手两脚红彤彤的冻疮。当时的我一直认为,全中国的孩子都是坐在冰冷的教室里读书写字的——后来我才知道,起码城里的孩子与农村孩子享受着不一样的待遇,即使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城里的孩子也有温暖的教室。一直到今天,我们那个冀北小县全年的教育经费不足几千万元,而北京市一个西城区就高达20亿元,一家北京市属重点学校每年的教育经费都不止几千万元。

  很显然,这些年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没有因为GDP的持续提升而变得更公平一些。我很难想象,像我这样的农村人,如果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的父母还有多大能力供养我上完大学,从农村进入城市,改变自己的阶层,过上一种所谓的更体面生活?

  我身边的为人父母者,在孩子一出生就要发愁其教育难题,要上好的幼儿园,上好的小学,上重点中学,要想尽办法为孩子攒高额的赞助费,要上各种特长班、补习班,为了有一个好的“小升初”机会不得不去买“学区房”……教育成了有钱人的游戏,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它就不是公平分配的,而是拿你囊中的金钱为购买标准的。

  教育直接决定了底层民众完成阶层跃迁的机会。长期以来,部分经济学家和教育学者仍强调通过市场化解决现实的不公平,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发生在中国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严重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市场化过度。

  市场化过度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需要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整。而一说到政府之手,我们的教育部门官员就会强调投入不足等客观原因,以此作为争取更多财政拨款和更多设租权力的借口。殊不知,政府活动固然是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但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相反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活动的结果是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更为不公。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必然导致贫困的累计循环和代际转移,今天,如果我们承认受教育的权利是生而公平的,那政府就应该为所有受教育的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公平的教育过程和公平的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出了大问题是人们的共识,之所以问题大,就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不仅存在市场化过度的市场失灵问题,更存在权力时而袖手旁观时而越轨寻租的政府失灵问题,效率和公平呈现双输的恶性耦合。

 


—— 信息源自: 《商务周刊》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