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历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2010年教育部工作会议的四大关键词之一,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正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今年省政协提案组收到的委员提案中,“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也成了热词,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建议一:建立“师资校际间轮换轮岗”制度
“师资校际间轮换轮岗”是委员建议中的最强烈的呼声。
政协委员景亮认为,近几年,我省基础教育阶段仍然普遍的择校现象其症结正在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人力资源的配备不均衡。他在提案中建议,应按照各学校教师配备的原生状况,调高平低,在各校间实现教师流动和均衡配置。
李永达委员提出,一定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优质师资必须到薄弱学校进行轮换轮岗,应形成制度,轮换的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在5年左右时间。同时,对由一级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的,应将是否有到薄弱学校轮岗的经历作为考核其资质的前置门槛。
农工党江苏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每年按比例对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流,从制度上保证城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鼓励城市教师向乡村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建议二:硬件投入坚决倾斜薄弱校农村校
近几年来,在省级和地方财政的强力支持下,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配备逐渐到位,但校际间差别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很大。
李永达委员提出,硬件投入要坚决倾斜薄弱学校。要杜绝有的地区热衷于打造所谓“窗口学校”的政府形象工程的做法,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要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硬件差异的缩小乃至消失作为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在一份集体提案中建议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在不加重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合理调整界定基础教育支出划分比例,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建议三:优质资源共享,以优扶弱
对于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少提案中都频现“以优扶弱”“优质资源共享”“帮扶结对”等词。
农工党江苏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整合管理资源,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化。通过校际结对、校长兼职、委托管理、学校合并等措施,发挥名校牵动效应,以优带弱、以优扶弱,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能。实施中小学“校园通”工程,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弥补农村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足、解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在提案中建议,用行政手段推动城乡教育帮扶,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校支教帮扶;农村薄弱校要有计划地推荐选派优秀教师到城镇达标校、示范校挂教学习。对拟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新教师可以安排到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挂教培训一段时间。在保持优质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针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行以强扶弱,以大帮小,试行学校结对。让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与基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强校弱校联手实行“捆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