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对代课教师“有情”为我们良心安宁

--------------------------------------------------------------------------------
点击次数:2341  发布时间:2010-1-26 14:54:03

 

 一个充满悲情的群体,近来收获了来自各界不假思索、也毫不犹豫的同情。那就是面临“被清退”命运的代课教师。一幅新闻照片上,即将离开的代课教师与学生最后合影,转过身时已泪流满面,此情此景听来都让人鼻子一酸,它准确地、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自认为已不再柔软的心灵。情同此心,在为全国数十万代课教师呼吁的同时,网友还发起了感恩捐助活动,民间力量自发行动起来,欲挽住那些不再挺拔、也许从未挺拔过的身影。

  还好,教育部门出面表态了,先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未听说清退全部代课教师有最后期限;而后,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代课人员问题要“有情操作”“妥善解决”。不能简单地让所有代课人员离校回家,被辞退人员要给予一定补偿,并争取纳入社保、医保。

  代课人员问题要“有情操作”,这是新年以来我们看到的最有人情味、最温暖的新闻标题。虽然这种表态还有待地方政府切实实施,但它至少明确了,对代课教师不能一清了之,也肯定了代课人员曾经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定下了“有情”的基调。

  通过媒体的调查报道,我们认识了44.8万代课教师中的一些代表。他们之所以触发整个社会同情,不仅因为他们困厄的处境,更因为他们曾经高尚的付出。他们之所以触发整个社会同情,是因为我们还都有着感恩的心灵。

  其实,历史上的代课教师远远不仅44.8万。代课教师大多分布在偏僻贫困的地方,工作艰辛、收入微薄。在教育困难、师资短缺的时候,他们拿起粉笔。虽被称为老师,但他们很多人都是一手拿笔头,一手还要拿锄头。几乎是靠着一种朴素的责任感,挑起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的大梁。或许他们的普通话不够灵光,授课也没有那么“专业”,但有多少如今的城市精英、行业英才,最初都在他们那里接受了启蒙教育,有的人甚至教了父亲教儿子。拿着与付出不相称的微薄收入,做着世界上最高尚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仅是众多跳出农门、走出寒门者的恩人,也是国家的功臣。

  代课教师之所以长期处境不佳,以至如今面临被清退,主要并不是因为他们水平不行、教学没成绩,主要还是一个“身份问题”。代课教师,虽然被学生尊称为老师,有的还是十里八村有威望的人物,但在国家编制序列里,在教育部门的编制簿上,并没有他们的名字。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临聘人员,他们的身份游移不定,却很难得到一个“名分”。因为身份,他们无法评奖晋级、只能领少得可怜的工资。很多代课教师,其实身份仍是农民,但他们无法像农民一样安心种地、外出打工;很多农民都已经有了社保、合作医疗,他们还没能享受,更不用说跟有正式编制的教师相比。一道身份的鸿沟,制造了代课教师这个尴尬的群体。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感恩,自己首先要感恩。我们听过多少这样的故事,保姆带大两代人,最后变成了家中的“祖母”。将心比心,当代课教师耗尽了自己的青春,我们怎忍心将他们“送”出校门。留在学校,对他们来说,既是生计,更是生存。水平低可以不再上讲台,难道不能找个其他活干,只为让他们每天能听到读书声,为了能有孩子叫他们两声“教师好”。负有教育之责的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更不应冷漠坐视。更何况,代课教师的尴尬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义务教育欠账和政策使然。一句话,我们亏欠了他们,我们良心需要安宁。

  任何决策,无论多么理由充分,都不应离开常识。任何政策,无论怎样需要坚决执行,都不应离开常情。因为,我们有血有肉有感情。切不可,为了蝇头大小的节省,伤了几代人的心灵。


 

 


—— 信息源自: 人民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