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亚宁说,我们在开展社会力量办学的时候,确实有一部分是社会知名人士投资搞的民办学校,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很多的学校是伪民办学校,之所以要加“伪”
字,是因为它们只是用公办学校多年培养出来的优质师资力量,多年积累的设备挂上民办招牌。从这点上讲,它就带着了伪的色彩。另外,这个“伪”,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政府对学校投资放在市区和县城,学校师源不足的情况下,便到下面去以招考考核的形式,把农村学校优质的师资资源引入城里,使得农村师资受到影响;其次是,部分县区民办学校从公办学校选拔的师资没有从根本上与财政脱钩,地方教育部门基本都承诺:离开民办学校的教师可以再回到公办来。待遇问题和政策保障使得一些教师愿意去民办学校,导致公办学校的师资总体质量下降。跨进民办学校大门的原公办学校老师,高价的薪水拿到了,政府的补贴拿到了,不想干的时候,还可以回到公办学校来。荣亚宁质疑:不知这样的民办学校是真民办还是假民办?
她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各县区的人力财力投入大部分在县城,在农村学校选拔优秀教师,看起来是用考试考核的手段显示公平,其实对农村学生是严重不公。
荣亚宁在学校师资力量配置方面的观点是:合理配置各校的师资力量,要发挥各级的教育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各级的教育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应以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循环为周期的固定驻点教学,以带动全市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均衡发展。她呼吁坚决遏制从农村学校选调优秀师资到县城学校,与此同时,还应该由农村和部分所谓的县城的民办学校的公办资质的老师,能够轮流到乡村薄弱学校驻点教学,这个驻点教学不是搞一两次花架子。驻点教学的周期至少要达到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循环。比如,初中三年,小学可以是一到三年级的循环,高年级的是四到六年级的循环。
“注销基础教育阶段的伪民办学校,把优质教育资源还给老百姓”。政协委员荣亚宁在政协淮安市六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时,发出这样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