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改革应为农村考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
点击次数:2973  发布时间:2010-1-22 14:24:03

 

  最近读了原春琳撰写的《15省区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基本与农村考生无关》一文,感触颇深。文章指出,自主招生“这个制度从执行之初,倾向性就很明显:这个政策基本与农村学校无缘,与农村考生无缘”。

  全国有大学849所,具有较强实力的“985工程”学校39所。2010年自主招生的大学有80所,基本属于国内高水平大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跨入高水平大学门槛的考生在6年间翻了6番,而这个政策基本与农村考生无关。据笔者了解,农村能上高中的学生数量本来就少,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但由于客观条件和经济原因,除了学校正常的上课,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去接受更多的特长训练和其他教育,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荣誉,也没有加分条件。当一项改革把最需要帮助和扶植的弱势考生群体不考虑在内,而且还因此侵占了他们本来可以争取的优质资源的份额,那么这样的改革必须引起改革者的反思。


  高考改革的目的,一是通过高考这一“指挥棒”,把广大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摧残”中解放出来,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公平。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认为:“宪法第33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广义上国家的任何公权力机构不得对公民给予没有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但是现行的招生指标体系违反了宪法平等的原则。”现在一些高校招生的改革,无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也违反了公平的原则,是对城市考生的锦上添花,使农村考生优质资源份额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有的人总是拿中国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来比较。其实,两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一味地模仿、机械地学习,只会把中国的高考越搞越糟。美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学生进入任何一所大学,只要符合条件可以自由地转学;学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3年毕业可以,8年毕业也可以。我国的高考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0%多,高考的录取率在60%左右,高水平的大学数量很少,优质资源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在高等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资本、准入社会的门槛、社会评价的依据,在岗位、职位、社会地位与人的权利、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必然会使有些人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把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权力、金钱以无比强大的力量渗透在高考、招生的每一个环节。高考招生的公平、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招生改革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不能把眼睛只是盯着少数怪才、偏才。从这几年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发现哪个高校因此而发现了多少奇才。人的成长是有客观规律的。偏才、怪才只是少数,只要我国的教育真正创造一个和谐、公平的学习环境,偏才、怪才自然会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完成庞加莱猜想封顶之作的两位数学家之一的曹怀东,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常州农村原来只办初中的南宅中学,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81年被丘成桐招为研究生,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在20多年的勤奋努力中为世界数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数学人的骄傲。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学有很多优秀学生,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追求知识的欲望和聪明智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奋斗的平台和发展的机遇。高校招生改革不应该忽视他们,应该为农村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最近,张磊向耶鲁大学巨额捐款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由此引发了对高校招生办法改革的联想:如果一个人受到过某种教育制度的歧视,当他成功的时候,他会感恩这个教育制度吗?

 


—— 信息源自:科学时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