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李树榕提交了《关于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提案》。
李树榕告诉记者,目前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最直接、最现实、压力最大、又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就业和创业的问题。考察我国国立大学教育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普修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部分组成。2009年底,“就业教育”已经由原来的专题讲座“升级”为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了(属于普修课),但“创业教育”还没有提到课程建设的日程上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有限是我们的第一国情。但是,如果一个青年人经过16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花费数万乃至数十万元之后,毕业就等于失业,这不仅是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损失,也是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还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李树榕建议,从教育目标来说,“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开创性人才”的个体教育。从教育内容来讲,“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首先应当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其次是进行自省、自知、自信的心理教育。再次,就是要开展对学生本科知识背景怎样拓宽的实践性教育。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讲,应当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与“创业教育”相呼应,各级政府在财政上对于创业的人才应给予扶持,在待遇上给予定位,从而使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在社会的需求中获得最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