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上课,要学会倾听与回应;成绩好的孩子,可免写作业……昨日从江岸区教育局获悉,该区各小学立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切实为孩子减负。
一二年级学生,上课要认真倾听;三四年级学生听别人的发言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五六年级学生要边听边思考,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一元路小学对每一位学生除了常规的学科评价外,还制定了“倾听与回应”课堂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的老师,这套标准也有相应的要求。
校长蔡磊说:“我们从2005年开始尝试‘倾听与回应’的评价模式,起初只是想以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几年摸索和完善,我们发现,教学生学会倾听与回应,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教他们如何与人打交道,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而在沈阳路小学,最受孩子欢迎的是分层作业和免写作业。该校要求老师平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秀,该学科寒暑假作业可免做。校长陈旭辉表示,为学生减负的前提,是老师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区教育局局长汪新说,立足抓“两基”和减负增效,有利于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据了解,2006年该区实施的“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行动,让不少孩子受益;同年开始的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区域性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研究》的研究,也促使各小学从备课入手,为“减负增效”打基础,同时明确提出“常态化、科学化、生态化”课堂,落实“课堂增效”。
为从制度上保障“减负”的实施,该区尝试推行毕业生“两基”综合素质测查办法,让全面、有效的终端质量评价引导学校和教师将眼光从唯分数关注点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