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深化教育改革任务艰巨 2009教育难点扫描

--------------------------------------------------------------------------------
点击次数:3588  发布时间:2010-1-8 13:05:25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令人欣慰,但同时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也很艰巨。透过2009年相继爆出的一些问题,能清晰地看到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大意义所在。

  身份造假与高考加分漏洞亟待弥补

  2009年相继爆出的3月罗彩霞事件、6月重庆加分门事件将历年来的冒名顶替、为加分私改民族等高考身份造假现象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暴露出了户籍管理和高考加分制度管理的巨大漏洞。

  “很多人都想问,到底有过多少罗彩霞?多少何川洋?在全国公安系统对全国户籍统一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仍然能出现姓名、身份证号等其他基本信息完全相同的两份户籍档案令人不可思议。另外,做为公民基本户籍信息的民族居然也能随意更改,这不能不令人惊讶。”长期从事公益法律援助的北京律师李燕翎这样感叹。

  毫无疑问,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等高考加分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鼓励优秀学生成长等方面功不可没。目前,虽然违法行为已经得到了惩罚,但这一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也在这些恶性事件面前展露无疑,发人深省。

  高考作弊案频发催生“透明考场”

  2009年6月的吉林省松原高考作弊案让人们看到了横行多年的高科技作弊暗潮的猖狂:高科技作弊器材有的像块橡皮,有的看起来是手表,都能显示场外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的答案。在警方收缴的微型耳机和发射装置中,微型耳机直径只有几毫米,微型口腔骨传导耳机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声音,这些作弊器材的电波能传到两三百米左右。据悉,江苏、黑龙江警方等地陆续缴获大批高科技作弊器材。

  “看到这样的新闻令人毛骨悚然,这样的高科技装备此前都是在007这样的科幻型谍战片里看到。目前了解的信息还只是用在高考作弊上,如果用来窃取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方面,后果就更可怕了。”和许多普通老百姓一样,北京市民戴先生看到这些新闻后非常感叹。

  更令普通人难以置信的是,参与这些高科技作弊器材地下流动的,居然还有人民教师的身影:松原作弊案涉案的扶余县一中教师几天内就获利80万元。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高科技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关键得看使用者出于什么心态,如果出于不良企图,对社会就会产生危害。”某知名数码品牌负责人周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为应对各种作弊手段,全国各地都加强影像监控等对考场监控的高科技投入,目的是打造“透明考场”。不过,这种透明考场对于考生心理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被就业”背后有惶惑

  在大学扩招后带来的应届毕业生洪流中,令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就业难。2009年国家倾全社会之力,动用下基层、去部队、赴重点行业、到西部边陲等等多种鼓励就业手段来释缓610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截止到2009年10月底全国高校83%的毕业生就业。而与此同时,又有629万高校新生入学。

  就在全社会都在为这份沉重焦虑的时候,2009年7月12日,网民“酱里合酱”在天涯上发帖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他称看到××工业公司的名称和大红章赫然签在自己的就业协议书上,自己却不知情,“酱里合酱”在愤怒中发了此帖。

  虽然涉事的西北政法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对于个别高校毕业生虚假签约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放任。

  但是,新的网络流行语——“被就业”却深深地刺激了整个社会。很多网友赞他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敢说真话的小男孩:有的列举出自己及朋友的“被就业”经历;有的是学校以毕业证要挟学生必须在就业协议上盖章,导致学生找来了附近商店的公章甚至造假;有人说出了学生“被就业”的根源——学校要以高就业率吸引学生报考,获得名和利;还有不少人对“酱里合酱”母校服务的到位而感慨。

  对于让学生“被就业”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一民”在网贴中认为:“从网民的跟帖和日常接触到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为人师表是最为基本的师德要求了,‘被就业’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严重侵犯了当事人就业选择权,也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应当依法查处,而不仅仅是行政处分。”

  封杀奥数还须标本兼治

  特长生,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成绩。不过2009年,特长生的概念被进一步模糊化。许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大部分的精力都辗转于奥数、音乐补习班、绘画补习班等一系列的特长培养上。

  2009年7月,针对奥数培训的疯狂现状,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相关政策,彻底予以封杀,强调教师一律不得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担任奥数老师,也不准私下开办奥数培训班,染指奥数可开除;公办学校升学不得看奥数,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将对校长进行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如果发现有奥数内容,将责成重新命题;市少年宫等相关半官方机构取消或停办奥数培训,不得举办任何奥数竞赛活动。

  “奥数只是特长生加分的一部分,只要还有特长生加分的机制存在,奥数之类的东西就不可能根除,这种封杀法说难听点,就是缘木求鱼,或者说是头疼医头。”从事中学教育30多年的北京教师赵女士告诉记者:“北京现在有三类即艺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特长生中考每科加1分,这对于竞争激烈的中考来说,诱惑太大了。”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除成都在奥数方面痛下决心外,其他的特长培训仍在继续。

 


—— 信息源自:中国消费网·中国消费者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