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长受邀为语文教材“治病”

--------------------------------------------------------------------------------
点击次数:1778  发布时间:2010-1-8 13:04:29

 

  几天后,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和全国30位教育厅长将收到一本批评小学语文教材的出版物——《小学语文教育七人谈》。寄出这本书的是“亲近母语”语文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她希望教育界的官员能在看完书后,给出建议和意见。

  2009年,本报《非常档案》曾报道过多位语文教师为语文教材挑刺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关注。

  近日,国内公益组织“亲近母语”发起“给小学语文排毒”活动,邀请了七位语文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 “望闻问切”。

  为了能让更多人参与到讨论中,也为此次讨论有更切实的效果,“亲近母语”语文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将七位专家谈话集纳成书,寄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和全国30位教育厅长。

  那么,小学语文到底“病有多深”?“治病良药”从哪里寻找?

  为小学语文排毒,是近10年儿童阅读发展的必然

  “几乎每过10年,中国社会就会发生一次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徐冬梅这样说,而最近一次的大讨论来得更为猛烈。

  1997年,《北京文学》杂志第11期刊登了邹静之、王丽、薛毅等人围绕中小学语文教育所写的一组文章,围绕这些文章的讨论后来发展成上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几位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

  随后10年语文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事:国家启动了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新课标颁布、12套国标本语文教材通过审定和试用、为教材使用和推广组织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不计其数……“但在官方认可的体系内,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课程框架、教材体系、教师培训体系却变化不大。”“亲近母语”语文课题主持人徐冬梅说。随着民间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热烈展开,人们对于模式化的“教材体”,以及“单一教材+无聊习题”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怀疑。“我们希望语文教育从七人谈变成千人谈、万人谈。”对于这次“为小学语文排毒”活动,徐冬梅认为是近10年儿童阅读发展的必然。曾长期站在语文课讲台上的徐冬梅说:“上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我仍记忆犹新,‘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论调至今让我警醒。”

  语文教材典型病症之一:山寨经典,阉割名篇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经典”大都是被删节的“山寨货”,这是令众多学者反感的地方之一。

  被誉为“最具实验精神的语文教师”的郭初阳说,有些教材里的一些文本,初以为是原汁原味,一对照原文之后会发现其实是经过多次删节的,问题很可怕。他以《麻雀》和《巨人的花园》为例进行了说明。《麻雀》是屠格涅夫的作品,但是教材上的文章删改很多,次序也调整得很乱,精华都删没了。《巨人的花园》来自于王尔德的作品《自私的巨人》,原作两三千字,变成《巨人的花园》后大概只有800字,这样一删再删的还能留下什么呢?另外内容也都改掉了,原来的意思是非常巧妙的。比如结尾,王尔德原文“那天下午,孩子们来花园玩时,他们发现巨人在那棵树下去世了,他的身上满满覆盖着白色的花朵”。人教版课文《巨人的花园》结尾变成皆大欢喜:“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而朱自强指出,他多次批评过教材删改版本的《丑小鸭》,这是根据安徒生名著《丑小鸭》改编而来,从六千字被删改成五百字后,丑小鸭命运的波折完全没有了,这令人难以接受。

  语文教材典型病症之二:教材体泛滥,伪文章当道

  教材体,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名词,是指教材编写者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的,自己或找他人编写、改写作品从而进入教材的文章。

  教材体的典型特色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参与讨论的专家说,这些非自然的文章大都出自一些写手,而不是优秀的作家之手。优秀的作家也未必愿意来写这种命题式的文章。他们举例说,像《读者》、《知音》这样的杂志是教材体文章的一大来源。

  朱自强举了《拥抱大树》的例子。《拥抱大树》写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纽约。一个人开了一家餐馆,餐馆前面有一棵大树,他每天骑自行车去送外卖,回来后就用铁链子把自行车拴在树上。他有一个邻居偷偷打电话报了警,说他损害大树。然后,有关部门不做调查就开了罚单,罚1000美元。于是主人公就到开罚单的部门表示悔过。有关部门一看他是第一次犯错,就又把罚单取消了,惩罚他去拥抱一下大树。

  朱自强认为,这篇文章缺乏法律常识。先是不加调查就滥用法律,后来又以人情来代替法律。还有,其实这件事情,邻居完全可以告诉餐馆主人,说铁链拴在树上会把树损坏,提醒一下就可以了。文章的作者显然没有在美国的生活基础,这一看便是编造的作品。

  徐冬梅举了诗歌《老师,您好!》的例子。“……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她说,有一点点诗歌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伪诗歌。不知道这样的诗歌如何进的教材。

  李庆明则指出了语文教材常见的一个漏洞:教材上说大兴安岭有望不尽的红松,实际上整个大兴安岭就有一棵红松。

  语文教材典型病症之三:渲染暴力,立意歪曲

  参加讨论的专家说,小学生的心灵和身体都处于极其不成熟的阶段,应该远离血腥和暴力。他们以苏教版教材课文《卢沟桥烽火》为例进行了说明。这篇课文描写战斗场面的一个段落,充满暴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接下来又是一段:“到了桥头,大刀队队员们齐声大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接一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张学青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去血淋淋地呈现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的不尊重。

  还有一些文章因为价值观的扭曲,很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比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本《“番茄太阳”》中有这样的话:“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王荣生说,这是什么话?言外之意就是因为是盲童,所以就不漂亮。这太不应该出现了。

  ■对话徐冬梅

  ●如果没有 《读者》,你们怎么选文?

  记者:这次有专家提出来海选,就是说面向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让他们提供各个年级的入选文章,得票最高的文章入选,你怎么看这个提议?

  徐冬梅:这个提议很有创造性。但是,假如以现在语文教师的基础来进行海选的话,我并不太乐观。有的教材编选的时候就是经过海选的,当然是小范围的海选,一线教师有参与。我参加过教材编写,很清楚,但结果如何呢?当时我说了一句真话,就是,如果没有《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你们怎么选文?这就是现状,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选课文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

  当然,真能海选的话,无论结果怎样,毕竟能引起全社会对语文教材弊病的关注,这是大好事。

  记者:平时看语文教材,觉得有些文章看上去还不错,可是很多文章经过你们仔细的剖析,才发现问题很大,语文教材的选文经常更新,为什么始终难以令人满意?

  徐冬梅:根本原因我想总结为三点:

  1.显性的问题是编写队伍问题,在香港、台湾,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是由儿童文学作家主持的,而我们这边一般是由教师主导的。

  2.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教材编审用体制。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里,明确写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

  3.学科基础问题。现在很多公认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实际上缺乏必要的学科背景。

  ●以后的千人谈会邀请教育界官员参与

  记者:你选择把书寄给教育部长和全国的教育厅长,对此有乐观的期待吗?

  徐冬梅:看机缘,我相信社会在进步,政府在进步,有好的领导想做事。

  记者:据你的了解,今后国家针对小学语文教材有没有新的动作?

  徐冬梅:目前全国共有12家出版单位的小学语文教材,近期有可能进行一次洗牌,但是,据了解,未来的教材送审只在现有的12套教材里洗牌。如果仅仅在现有格局里洗牌,小学语文教材质量依然难以提高。

  记者:此次七人谈为什么没有邀请教育系统的官员参加?此次活动结束后,还有什么新的打算?

  徐冬梅:七人谈是一个学术讨论,参与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所以没有邀请那么多人。但是七人谈只是开始,我们还要组织千人谈。

  千人谈的时候会邀请教育界的官员、民间学术领袖、出版社人员、家长等共同参与。(今报记者夏继锋)

  七人谈组成人员

  ○朱自强: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荣生: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冬梅:“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李庆明: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校长

  ○郭初阳:新生代教师代表

  ○周益民: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江苏省特级教师

  ○张学青:青年名师,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

 


—— 信息源自:东方今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