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64872 发布时间:2010-1-7 14:04:35 张红记得,儿子头一天到学校上学,她送到学校门口。起初,她并不知道有校长鞠躬这件事,但儿子背着书包走过校长李庆明身旁时,这个校长照例向这个孩子鞠了一躬。 这个时候,她看到儿子停了下来,想了一小会儿,便转身正对着李庆明,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高高兴兴地跑进了学校。 那一瞬间,这个母亲一下子没控制住自己的眼泪。“我从来没有教过他鞠躬这个事情,但校长做了,他也照着做,我相信,这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以后,他长大了,也会同样去尊重别人。所以,我要感谢李校长,给我的儿子上了生动一课。”她说。 1月6日《中国青年报》736期《冰点特稿》刊文《一所学校的公民实验》记录了这个场景,我也忍不住鼻子一酸,流出眼泪。这所学校是深圳市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李庆明2004年任校长以来, 无论是“竞选月”、“鞠躬教育”,还是“生命教育”,都在一点一滴之中映射出一个教育家办学的特色之路。 这个50岁的校长,治校的切身感受是:“如何为一所学校灌输一种独立、自由、高蹈的精神……4年了,我依稀感受到这种精神已经在我校氤氲化生、凝聚成气。为此,我是有些暗自欣喜和欣慰的。我有时甚至得意地认为,即使我离开此地,谁也无法再轻易地抛弃这种自由精神、独立品格和高蹈情怀。” 我相信,像李庆明这样的校长也不止一个,尤其是那些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校长,更易于“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但是,举目所望,说实话,这样的校长又太少了,真是凤毛麟角。我们看到的校长大多是,先变成社会油子,熟稔拉关系察言观色,会请客送礼巴结局长,千方百计保位子,同时有迈开步子助推择校之风,大收特收择校费,甚至开发学校资源搞有偿办班,一句话,创收成为他做校长的一个重要使命。至于学校教育教学,那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事情,因为有教育行政部门一道道指令管着呢,从几点开校门,到一天几节课,课程表怎么科学安排,课堂上怎么照本宣科,布置什么作业,再到几点钟关校门,都有人盯着呢。这也省去校长的许多心思,一所学校就像教育局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只管跟着转就是了,操那么多心也没用。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除了上课还是上课,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枯燥乏味,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样的学校,校长好当,老师也好做。所谓上课,就是照本宣科讲讲例题,分分段落,布置作业而已。结果,几十年如一日,果真就有一些所谓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出炉了,他们办起各种各样的家教培训班,讲授那些玩了几十年的死知识,还自得其乐,脸皮子厚壮地发起不义之财来。岂不知,这些变了质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所评职称的论文是怎么来的,都要担心,因为,他们并没有作文的基本功;再说,两眼里只有那点玩了一辈子的一篮子“课本知识”,又能写出什么文章育人成才? 李庆明已经洞若观火,他说:“这些年来,我们的德育教育,总是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我们几十年的教育,又教育出多少真正懂得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人?”“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太多,只要他们能做一个好公民就行了———有活力,有自信,有智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有情怀。”为此,他已经写出并正在写着一个学校的公民实验文章,我们已经从张红这位母亲的泪水里读出了李庆明的成功,要知道,他已经这样鞠躬六年了。 令人长久不能释怀的是,像李庆明这样治理学校的教育家发出的亮光还很微弱,看看死气沉沉的教育现状,不知道这所学校的公民实验是否会成为一声绝响?
—— 信息源自:新闻中心-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