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研招回顾:录取比率创新高 热门专业微调

--------------------------------------------------------------------------------
点击次数:5413  发布时间:2009-12-31 14:32:47

  2009年注定是令广大考研学子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家加大了对研究生的招生力度,各大部属高校都相应地增加了研究生的培养名额,进一步改革了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从而使得更多的考生可以享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回顾2009年的研招情况,笔者发现,这其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和总结。

  2009年研招概况:

  录取比率创新高,热门专业有微调



  (一)解读2009年热门专业

  与往年相类似,考生报考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高校相对集中的地区。从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对2009年北京各高校研究生招生情况的统计数据中,笔者发现,报考北京地区院校的考生青睐的专业仍旧是以经管类、法律类、计算机类为主的专业,以下是2009年的专业报考热度榜单。

  
<tbody> </tbody>
1
工商管理硕士(MBA)
2
金融学
3
法律硕士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会计学
6
行政管理
7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8
通信与信息系统
9
企业管理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比2008年的专业热度榜单,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取代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闯进了专业热度榜的前十名,其它的专业仍然具有较高的报考热度。

  工商管理硕士(MBA)连续两年都排在专业热度榜的首位,报考2009年“MBA联考”的人数为12719人,较2008年增加了2569人。我们不难看到,“MBA联考”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了报名人数第一的专业。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傅文阁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MBA专业报考人数增长。第一,当前不少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裁员压力,对人才要求更加挑剔,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人选择上学来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第二,从学习成本来看,经济不景气导致工作机会减少,这个时候选择重返高校再深造的成本是比较低的;第三,以前经济发展很快,企业管理水平低也能赚钱,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因此,不少企业也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笔者发现,09年许多重点院校都相继增加了MBA的培养力度,适时地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专业硕士的需求,提升MBA的整体培养规模。

  金融学取代了法律硕士,由去年的第三位上升至了第二位。虽然,当前的经济危机令许多人认为金融学的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风险较大,收入不稳,但是,未来中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还是较为乐观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我国的金融人才队伍。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控股集团、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上市公司的证券部或财务部以及国家公务员。可见,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去向还是非常广泛的, 因为从目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可以看到,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依旧旺盛。预计在2020年,上海将被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来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也只不过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从当前国内的基金市场来看,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而市场对基金经理的需求已经过万,目前一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更是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可见金融行业在未来仍旧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

  法律硕士是我国唯一在全国范围内明令禁止本专业学生报考的研究生专业。因此,它吸引了大量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全国各地各专业的考生纷纷苦学法律,以致近年来报名人数始终位列前三甲。2009年报考法律硕士的考生人数略有减少,报名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人数由2008年的8335人减少为2009年的7494人,但是法律硕士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未来的研究生报考榜单上仍然会保持较为强劲的势头。首先,优秀的法律人才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而且能够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其次,考取法律硕士的考生没有本科学法律专业的学生与之竞争,而且法硕的专业课是全国统考一张试卷,充分体现了公平竞争;再次,法律硕士毕业生广阔的就业前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跨专业的考生报考。法律硕士毕业生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公共事物、经济管理等实际工作。对于广大有志于从事法律事业而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考取法律硕士是直接从事法律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最佳选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其报考热度连续几年都位列前十。由于理工科二级学科划分比文科细致很多,因此全国各大考试院都是按一级学科大类进行数据统计的。该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软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如果与艺术类相结合,还有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从2009年开始,计算机类学科将实行统考,竞争更加公平,与此同时,社会对该类专业旺盛的需求,使得该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被看好,这就造成了许多在本科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往往挡不住工作的诱惑,在准备考研的前夕放弃考研。在该类专业的报考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跨学科考研者,他们想通过转行学计算机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笔者在这里建议,计算机类专业固然热门,但是考研不仅仅要看热门、非热门,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考察自身的综合实力、专业基础和个人兴趣。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首次进入专业报考热度榜单。该一级学科主要由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构成。该学科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碳材料及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组成、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基本规律等,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头学科,同时,目前材料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业,未来该专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北京化工大学传统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有较大提升。北京地区有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招收该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的适用面没有金融、会计、法律那么广泛,但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它在业内的发展还是非常好的。

  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报考人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所提升,报考人数增加200到700不等。

  在院校方面,多数考生倾向于报考34所自主划线院校、985工程高校以及部分211工程高校,北京地区的重点高校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在国家统一的A、B、C类线分数与去年相比都有10到25分的降幅的情况下,这些院校的分数也略有下调。清华大学哲学今年是345分,去年是355分,降了10分;经济学是335分,降了15分。北京大学法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这些学科的复试分数线都比去年有所降低,降幅多数为5到10分。

  (二)部分院校2009年研招情况



  1.



  在普通硕士研究生招生方面,该校的热门专业仍旧集中在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文学类专业,与去年不同的是这些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都有小幅度的调整,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由08年的360分下调到了350分,但是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分数线仍旧保持在60分和90分的高位;管理学类的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由08年的355分下调到了345分,与经济类略有差别的是,其公共课的分数线由去年的60分下调到了55分,专业课的分数线依旧保持在90分;法学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与去年持平,总分数线为345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分数线依旧为60分和90分;文学类的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略有上调,由去年的345分上调至350分,但是公共课的分数线有所下调,由去年的60分下调到55分,专业课的分数线与去年持平,都为90分。





  2.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2008年的招生规模为,硕士生2500名左右,博士生950名左右。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兼顾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培养力量等因素,继续向重点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倾斜。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该校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对普通硕士和专业硕士也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扩招,数量在700到800不等。

  在普通硕士研究生招生方面,该校的各大学科门类复试分数线与08年相比也都有小幅度的调整,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由08年的360分下调至340分,相应的公共课的分数线由去年的60分下调到55分;管理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与去年持平,保持在350分;法律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与08年相比,由08年的360分下调至330分,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分数依旧保持在55分和90分;文学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由去年的355分下调到340分,公共课分数线由55分下调至50分,专业课分数线依旧是90分。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类大学,理学、医学、工学这些专业在该校占据了半壁江山。在理工科当中,理学、工学和医学的分数线与去年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理学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由08年的310分下调到了300分,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分数线与去年持平,仍然是50分和80分;工学类的分数线由去年的310分降至290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分数线由去年的50分和80分下降至45分和75分;医学类同样出现了少量的分数下调现象,总分由310分下降至295分,公共课仍然是50分,专业课从160分下调到150分。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2009年该校各学科门类的复试分数线都出现了下调,报名录取比例大概是5:1,热门专业是10:1。报名人数比较多的还是专业学位,MBA报考人数2008年超过1000人,法律硕士是500人。同时,录取率比较高的仍然是专业硕士。普通硕士研究生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医学门类。比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社会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英语语言文学、传播学、新闻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外科学等,它们连续几年的报考人数都非常多,报名录取比例依然保持在10:1左右。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与去年相比,其多数专业的单科复试分数线和总分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工商管理硕士 (MBA)的分数线整体下降,最大降幅达到了40分。据悉,该校此举旨在加大复试的重要性,对报考MBA的学生来说,那些工作背景强、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将增加优势。

  今年,复旦MBA的初试分数基本要求为单科70分,综合能力105分,总分185分。其中,本科和大专毕业6至9年 (研究生毕业4至7年)者,外语需不低于60,综合能力不低于100,总分不低于165;本科和大专毕业10年 (研究生毕业8年)以上者,外语不低于60,综合能力不低于90,总分不低于155;报考国际MBA项目者,外语不低于65,综合能力不低于95,总分不低于165。

  MBA的分数线整体降幅在30至40分之间。除了MBA分数线明显下降外,今年该校多数专业的考研复试分数线较去年有所下降,如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等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复试分数线较去年下降15分,法学专业则下降25分,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成为下降分数线最多的专业,分别下降30分。与其它院校多数专业复试分数线下降不同,该校哲学、教育学和历史学三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则较去年有所提高,其中历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上涨10分。

  4. 暨南大学

  今年广东省共招收24583名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1617人,比去年增加3955人,增幅达22%。在增招的22%硕士生计划中,理工类硕士扩招幅度较大。在高校方面,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增招的名额最多,分别为600到700人不等。

  2009年教育部给该校增加了22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总规模提高到了2420人左右,较去年增加了370人左右。

  该校的热门专业主要为金融学、新闻学、企业管理、应用语言学、国际教育以及一部分自然科学专业。2008年报考该校金融学的总人数为400人,上线110多人,实际招生60多人。在自然科学中,该校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临床类的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

  在博士研究生当中,该校有金融学、企业管理、新闻学、国际关系等,它们的报名录取比例达到了10:1;在硕士研究生当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有金融学、应用心理学、新闻学、文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民商法、会计学、企业管理等专业,报名录取比例在10:1左右。

  通过对以上四所院校的研招情况进行了解,我们不难发现,今年这些院校的复试分数线普遍下降,但是少数热门专业、重点学科的报名录取比例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考取难度依然较大。扩招的专业以专业硕士为主,且多采用校内调剂的形式。也有相关人士质疑,这样短时期内大规模的对专业硕士进行扩招是否会影响到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针对这个疑问,各大高校纷纷表示今年会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师资的投放量,学校将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展望2010年:

  学术型学位招生趋稳,应用型学位培养成趋势

  2009年的扩招实现了许多考生的考研梦,在接下来的2010年,广大考生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家在2010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各大高校会不会继续扩招,扩招的幅度还会像今年这么大吗?

  1.关于扩招,各校反应不一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举行的2010年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咨询会上,北京大学招生老师透露,只要成绩优秀,北大不拒绝任何一个外校的报考者,因为北大本校的本科生在毕业时多半出国,所以北大本校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尽管如此,要想去北大读研也绝非易事,该校的面试比例一般都在1:1.2至1:1.5之间,有的专业面试比例甚至更大。南京理工大学招生老师表示,该校估计会在2009年招收220人的基础上扩招300人。据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一名招生老师透露,该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都控制在4000多人左右,明年基本上不扩招,2009年该校的报考者达到了1.8万人,竞争依然激烈。



  2.聚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认为,与英美等西方很多国家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的专业学位教育相比,虽然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已达40多万人,但专业学位在培养总量中所占规模较小,仅占硕士学位的10%。而且,专业学位涉及的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全日制攻读的比例过小,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据统计,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招生已累计达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为24.6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教育的招生规模为61.9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杨院士强调,今年增加招收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就业问题,更多地是为了国家日后的发展需要。当前,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越来越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正是专业学位人才发展的大好时机。

  据悉,2010年全国各大高校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专业硕士的招生量,杨玉良院士介绍说,专业学位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前者与职业联系更紧密,后者则更偏重理论和研究;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后者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

  3.专业课统考是趋势

  从2009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科目初试首次实行全国联考。据悉,有计划地推进一级学科实行全国联考,这是近两年国家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与考试方式上进行的试点改革。从1988年推行的西医综合考试、2000年推行的法律硕士联考等,经过几年的试验,统考制度已经相对成熟,教育部顺势在更多专业推广全国统考。在2007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教育部对历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三大学科的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2008年,农学也加入到了专业课统考的行列。

  教育部每年都在逐渐地加大专业课统考的力度,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是大势所趋。当然,这与统考所具有的优势是分不开的。首先,专业课统考区别于以往各研招单位的自主命题、自主阅卷,专业课统考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考能以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来选拔人才,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对广大考生来说相对公平。一直以来,在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条规则,那就是跨校考研的难度明显高于本校考研的难度,外校生与本校生相比,信息不对称,劣势非常大。如果改为全国统考的话,这种差距将会大大缩小,本校考生和外校考生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其次,由于没有考试重点和相应的备考信息,统考更能促使考生在备考当中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点进行一遍一遍的梳理,从而夯实考生的专业基本功。再次,在统考的环境下,考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由于初试时各个院校的专业课试题都由国家统一安排,而每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时间在10月份左右,考生完全不必过早的选定目标院校,完全可以先抓紧复习,随后到了报名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复习水平再选择相应的目标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考生考研的成功率。

  当然,也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专业课统考提出了一些异议。北京某重点高校郑教授认为,统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校的教学自主和学术自由,削弱了高校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它同时会影响本科教育,使本科教育出现应试化倾向。

  2009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落下了帷幕,透过这一年的招生形势,我们可以发现,考研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录取率创近13年来最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的考取难度依然较大,竞争依然较激烈。考生不仅仅满足于考取研究生,更多地是想考上名校的热门专业的研究生。专业硕士的招生面正在不断扩大,在未来,专业硕士将可能是我国研究生招生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关于专业硕士的培养规模较大和教学资源不足的质疑声,但从长远来看,专业硕士所具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将被未来社会所看好。未来的社会需要具有深厚专业基本功且实践性强的人才,针对这点,目前我国的高校也在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出各种新的培养模式和手段,对现行的选拔制度和方式进行不断地改革,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 信息源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