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考研政治指导:毛泽东思想补充讲义

--------------------------------------------------------------------------------
点击次数:3280  发布时间:2009-12-30 16:10:54

  第一章(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1)历史条件: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革命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革命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革命领导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②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局部强大的力量。③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4)革命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和特点:①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②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③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④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5)革命前途

  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混淆两个革命阶段性质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前者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后者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定历史时期过渡的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双重革命性质:一方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②同大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技术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4.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

  ①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首先,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其次,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最后,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②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

  ③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2)重要意义

  ①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②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③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①必要的:首先,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其次,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必须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最后,由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②可能性: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③主要经验

  其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其二,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实践证明,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优点和特点之一。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革命武装斗争是长期的。这是因为:其一,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决定了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其二,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

  (3)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许多新经验。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主要经验有:

  ①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此,就必须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基本特征

  ①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存在五种经济成分,这就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②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③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④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背景:(1)到1952年,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新的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的新认识,党中央和毛泽东原来关于转变的设想发生了部分变化。

  (2)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3)历史必然性。

  必要性:①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可能性: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依靠力量。②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④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榜样作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要外因。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其评价

  主要经验: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及其意义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类似的途径与方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评价: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是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③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④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⑤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 信息源自:海天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