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标准

--------------------------------------------------------------------------------
点击次数:2023  发布时间:2009-12-29 13:46:59

  当下,中国的未成年人总量达到了3.67亿人。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让人们必须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现实;加之升学竞争的激烈和就业的艰辛,都在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虽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共同的话题永远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提出,“在社会现实的压力下,有一些家庭依然坚持着一种理性的选择,即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终身发展利益的教育模式,但是这种坚持非常辛苦,甚至有挣扎的感觉。”朱慕菊表示,与此同时,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屈从于目前的竞争压力,选择了一种被扭曲的教育模式,其结果是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标准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朱慕菊指出,第一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秉持一致

  目前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有很多冲突及不协调的地方存在。专家表示,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些不很正确的事情。比如开家长会,学校给家长们传达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永远是成绩,再就是还有什么问题,回去应该如何纠正。就此,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再比如,学校会不时向家长提出要求:今天学校讲了很多内容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复习或检查作业。学校围绕学业的竞争给家长布置任务,事实上是把学业竞争的压力迁移到了家长身上。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中,校方最大的困惑就是家长的不理解。

  对此,山东潍坊就有很好的经验。据悉,潍坊市教育局持续数年举办了100余所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一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家长和学校对教育的认识慢慢趋于一致。在近两年的行风评比中,潍坊市教育局得到了市民投票的第一名。

  朱慕菊副司长提出,学校和家长需要深入沟通,沟通的共同点就是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学校有很好的决策定位,校方与家长之间是共同抚育孩子、教育孩子的关系。家长跟学校之间也应该有很好的定位,要理解学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地方,是按规律办事的地方。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心态: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前途。无论父母做何期待,孩子发展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进清华、北大,所有人都成为科学家,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各得其所的教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潜力,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潜力的最大发挥,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

 具有积极性是成功孩子的共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有一项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什么样的孩子到小学以后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并且全面发展,成绩优异呢?就是具有积极性,对所有事情都抱有积极态度的孩子,他们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家庭、教育机构为他们创造条件,要支持、鼓励他们。

  另一个研究是丹麦理工学院接受欧盟的委托所做的一项研究,报告揭示了与学生成绩最具相关性的因素。首要因素就是学生动机。一个学生的动力系统非常好,有兴趣、有热情,就容易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除此以外,自信心,师生关系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相反,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对自己缺少信心,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不好的。教育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还应该有自信心、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做人的尊严。这些才足以支撑孩子们未来的幸福人生,而知识以外的这些素质和能力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