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要放在服务创新上,让更多投资者了解金融商品的内涵。”金博会上,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就深港金融合作和金融服务创新等议题发表精彩演讲。
经济面临“再平衡”过程
张燕生说,目前的“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的过程,如何减少贸易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对本地区市场的依赖,有三方面的难题需要解决:第一,深港金融创新,下一步金融领域的发展如何能够为开拓新兴市场,提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服务;第二,建立生产资料和零部件的全球配送和物流体系,在新兴市场建立与贸易和投资相匹配的银行、人民币的出口信贷、贸易融资和结算的体系。
第三,中国贸易需要一个很大的调整,即从目前的最终产品的贸易,转变为不断提升零部件贸易比重的新贸易结构调整过程。要从中国组装到中国制造;从最终产品的贸易到中间产品的贸易;从跨国公司的境外服务到本土企业的境外服务。“如果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我们能够破解刚才讲的这几个难题,中国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都能够取得很大的进步。”
培养风险意识也是创新
宝来金融集团副总裁暨大中华资本市场处总经理黄齐元认为,金融创新未来会有几个大方向。一是简单化,好的商品一定要简单,越简单越好。二是大众化,如果一个投资产品说明只有博士或者MBA才懂,未必是好产品。三是国际化。
“我们在台湾做金融创新,要办五六百场的研讨会,不断教育投资人。台湾的投资者对金融商品的多元化及国际化理解程度是非常高的,我个人认为是全世界市场里最高的。普通投资者对什么是期货,ETF,基本上都对答如流,而且还能够用很复杂的对冲、交易策略。”他说。
黄齐元说,推广新的金融产品,它能成功并不只是制定条款、把商品推出来就可以。不断地教育投资人是未来的重点,我觉得未来金融创新方面,要真正放在服务创新,让投资人更了解金融商品的内涵,并且培养风险这方面的相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