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华中师大以特色基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点击次数:2107  发布时间:2009-12-3 14:28:09

  2007年起,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实效。

  ——紧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脉搏,科学规划基地建设目标

  1、明确基地建设方向,提高特色基地的实用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建设,对特色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色基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与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基地建设的职责和任务与学校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相结合;特色基地虽然建设在院系,但要能够承担学校层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

  经过评审,学校确定了 “大学生国际视野与竞争力拓展教育基地”、 “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创新基地”、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基地”、 “大学生励志成才服务基地”成为学校首批建设特色基地。

  2、明确基地建设目标,提高特色基地的实效性。学校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制定了明确的标准,特色基地的建设,一是要符合实际,能够反映学生工作的热点、难点,体现时代性;二是要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和计划,能够形成科学理论,并提供解决方案;三是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要创新;四是基地教育方案内容要充实、措施要具体,操作性强;五是要拥有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六是要特色鲜明,能够形成品牌效应。

  3、规范基地建设程序,提高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特色基地建设方案,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特色基地体系化建设。在此基础上,针对基地建设的组织,设定了申报说明、申报、申报答辩、专家评审、中期汇报、基地交流等环节,既保证了基地建设的质量,又为特色基地建设成果实现校园共享创造条件。

  ——抓住基地建设主要环节,让特色基地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田

  1、“四个明确”理清基地目标和任务。即明确基地建设目标、明确基地发展计划、明确基地职责、明确基地任务。无论是目标还是计划,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又不能脱离实际,要细化步骤使基地建设计划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校鼓励各特色基地在明确基地职责和任务的同时,能够站在学校的层面上思考,将基地职责和任务与学校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相结合,发挥基地优势,承担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

  2、“四个结合”把握特色基地的工作方向。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与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在把握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的工作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基地的服务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把特色基地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平台、服务平台、研发平台、创新平台。

  3、“四个落实”狠抓基地建设重点内容。即“落实基地建设目标、落实基地发展计划、落实基地职能、落实基地工作任务”。落实基地建设重在落实“特”字,要结合学校特色,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筑起基地的特色大旗;同时又要不断深化基地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要立足校内,面向校外,在学校层面上积极主动的承担教育任务;要进一步融会贯通,整合资源,使基地成为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能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增强基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以特色基地建设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百花齐放

  1、大学生励志成才服务基地——学生成才的思想加油站。成才是高等教育最为直接的目标,励志是实现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励志成才基地通过为学生搭造励志、实践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全新的环境,鼓励学生克服生活、经济、生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基地在工作形式上,由应急型向规划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有单向付出型向双向交互型转变;在工作内容上,由助学型向全方位育人型转变;在资源形态上,由单一型向整合型转变,使基地成为了学生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的发展平台,成为了学生成才进步的加油站。

 2、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创新基地——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验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基地已制订出了一套学生党员考核评议的指标体系和一套党建进学生社区的制度,建成了一个全年可接纳近2000人次学生党员开展义务支教、调查访问等活动的学生党员校外实践服务与教育基地;基地还利用QQ在线交流平台,实现了党员网上组织生活等方式,解决了毕业班学生党员分散各地,无法进行学习讨论、组织发展等实际困难;基地取得了校党委组织部和校团委、校社联的支持,在校“博采”辩论社等社团中建立了党支部,使党员队伍建在了各种学生团体中,充分发挥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3、大学生国际视野与竞争力拓展教育基地——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孵化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不断加强,国际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间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运用国际语言,具有国际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大学生国际视野与竞争力拓展教育基地将基地的建设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相结合,分析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需的国际竞争力及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环节,基地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如新生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大赛、外语短剧大赛、域外风情展示、“博雅艺术论坛”、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师范生技能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基地——新生学习成长的摇篮。新生适应性教育基地以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顺利成才。基地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展,主要包含新生学长培训、师范生技能培训、非师范生创业能力培训、学习科研能力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8个方面的内容,并已建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基地网站。基地在国内高校率先尝试推行“学长制”,摸索出高年级学长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新华社湖北省内参、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新浪、搜狐等媒体报道或转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9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基地、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拓展基地、爱心教育基地等四个新增特色基地经过严格审核,开始试运行,进一步完善了特色基地的建设体系。以“爱心、感恩、诚信”三大教育工程、“博雅论坛”、“桂苑之歌”等品牌的特色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特色基地建设,促进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1、基地建设规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程序,树立示范标竿。教育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预防由于教育者工作缺失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依托特色基地在毕业生教育、贫困生励志教育、新生适应性教育、社区文化建设、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素质多向拓展等方面,形成了多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自身实践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加强,为学校如何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问题上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形成了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2、基地建设确保了院系的发展,功在基地利在全校。特色基地建设对基地自身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8年度,各基地人均科研成果超过2项,高于学校政工干部年度科研成果平均水平。学校四个特色基地中有两个基地所在院系获得了2008年度院系学生工作一等奖;特色基地还为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培养队伍、开展专项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支持,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工作、服务平台。

  3、基地建设为学校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发展,积极开展针对学生教育突出问题、难题的调研,摸清学生思想,感受学生心理,在调研基础上创新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模式和学生服务工作体系,特色基地已经成为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智库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方法的“蓄水池”,为学校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学校将逐步加强特色基地的建设范围,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是华中师范大学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基地建设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调研、咨询、实践、推广四位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 信息源自:教育部网站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