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语文教学如何妙用导语

--------------------------------------------------------------------------------
点击次数:4333  发布时间:2009-11-30 14:38:09

  导语是教师上好课的前奏曲,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导语,能迅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景,能明显地提高整堂课的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就如何更好地使用导语,谈四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创设情景,自然导入。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在教《绝版的周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走进周庄,进行情感交流,然后让学生齐声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描绘江南春色词作,词中的一个“忆”字既写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从中生发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到美不胜收的境界当中。自古江南出美女,自古江南美如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江南古镇周庄的诗情画意……

  第二,巧提问题,引起好奇。在导语中,我们如果巧提问题,不仅能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熟悉和巩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还要能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来设计问题,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学生,我在上《提醒幸福》一课时,是这样通过“问题”启发导入的:同学们,在你十几年的生活历程中,给你印象最深、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们不仅生活在和平年代,而且还处在和谐社会环境中,有父母的呵护,有老师的教育,有社会的关注,有朋友的关心……你们像茁壮的幼苗一样成长,你们难道不幸福吗?今天让我们从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中寻求答案。这样提问,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诗意化,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前后联系,轻松导入。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因为自己学过的知识及曾经体验过的生活,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感到很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上《雷雨》时,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二十年代在中国的周公馆发生了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它毁灭了周鲁两家。这场暴风雨预示着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曹禺的作品《雷雨》,一起来读读原作的节选,看看作家为我们勾勒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革的“雷雨”画卷,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便会激起高昂的学习情趣,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来。

  第四,注意语言,启发导入。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民子弟,我们的父母年复一年辛勤劳作,养育着我们。面对尊敬的父母,怎样为他们唱一首爱的赞歌,画一幅爱的画卷,雕一座爱的塑像?《背影》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这则导语有强烈的感染力量,可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

  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能使我们超越课堂樊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信息源自:甘肃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