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记者采访了哈市儿童医院青春期门诊主任于泓。于泓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把青春期的标准划分为10岁―20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加深,概括起来呈现五大心理特征。
特征一:反抗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就会产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顶撞父母。
特征二:困惑
青春期的孩子视野逐渐开阔,观察力加强,感受力提高,他们用好奇的目光审视面前的世界,如发现与书本上所学有很大差异,就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困惑。
特征三:自卑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变得很在意自己,有时只因相貌上的小小缺陷或学业上的小小失败,就自认为低人一等,而把他人看得过高,产生自卑,变得孤僻。
特征四:自我显示
青春期的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这种倾向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应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容易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走上邪路。
特征五:关心异性
由于性激素的刺激,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异常关心。异性成为谈话的中心话题,有的孩子偷偷地阅读性知识书籍,有的孩子试图建立一对一的男女交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