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五岁的故事

--------------------------------------------------------------------------------
点击次数:4345  发布时间:2009-11-23 14:58:09

    第一章 读懂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我们懂吗?也许,有时候懂,有时候不懂,有时候自以为懂了,其实没懂。每一颗童心,都玲珑剔透,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1.五岁的故事

    父亲是家族的长子,父亲这一辈还是按家族的序列排行。我的亲叔叔和堂叔共六个,姑姑也是六个。

    我是家族里的第一个孩子,这个位置注定我会得到很多特别的爱。

    我出生的时候,一个叔叔结婚,另外一个叔叔和姑姑还都没成家,加上爷爷奶奶,我们这么多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小的时候,家里人多,争着抢着和我玩,很是娇惯,现在想想那时候其实很“欠揍”,而且不是一般的欠揍。

    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缠着姑姑和我玩,她有事情,就让我出去和那群孩子玩。当时他们大概正在玩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那时候家里都没电视呢,孩子全在外面玩,很容易动员起庞大的队伍。我印象中当时可能有三五十多个孩子在一个空场上疯跑。那种欢乐的氛围感染了我,我很想玩,就混进去和他们一起跑。

    我当时只有五岁,又瘦弱,很快就被发现。最先反对的竟然是我的小堂叔——他只大我两岁。他大概嫌我像绊脚石,不带我玩,也不准我跟着跑。他恐吓我,驱赶我,在那么多孩子面前取笑我是“小麻雀”,我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躲在一剁矮墙的后面,看一群孩子疯跑疯闹,他们多快活啊!那伤感的体验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心里朦朦胧胧地在想:小叔叔,你不知道我很难过吗?如果你们嫌我小,不带我也行,就让我跟着跑也好啊。如果你怕碰倒我,告诉我在边上跑也可以啊,我会听话的,可是,你为什么不和我玩呢?为什么吓唬我?还在那么多孩子面前羞辱我?

    之后很久我都为这件事情绪低落,我那时候还太小,还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家里那么多人都没发现一个孩子的心事,那是我第一次不愉快的体验。

    因早早有了被排斥的体会,我就想,以后要是我在跑,有更小的孩子要加入,我一定同意。我会照顾他,或者让他在边上跑,总之不会像小叔叔那样做。反正我不要让别的小孩子不开心。

    之后,我的弟弟妹妹、堂弟堂妹、表弟表妹陆续降生。我们自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游戏圈子,在一起玩了很多年,发生过很多开心有趣的事情。因这些孩子很少有同岁的,玩游戏就有参差不齐的感觉,所以我们分组的时候都是大小搭配,尽量照顾到所有孩子的感受,让每个孩子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你相信吗?我真的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我自己做了教育咨询才发现,一次带十几个孩子玩,并能保证友好相处,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快乐,其实蛮有难度的。每当想起,心里都会偷偷得意五秒钟。

    五岁的故事和后面的经历,让我坚信如下的理念:

    一、爱孩子,就慎重地说每一句话。就算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绪和体验,千万不要因为没发觉,就当一切都不存在。不要随意地批评和责备孩子,哪怕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最习以为常的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说你你没听见啊?”、“再不乖就没人喜欢你了”、“再不听话我就生气了”……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稚嫩、更敏感。

    二、每个孩子都可以从积极的方面调动。我身边的大人都奇怪,我这个小人儿怎么就能让孩子言听计从呢?我当时也说不清。我对孩子很乐观,我相信他们内心有善良和积极的东西可以激发出来,不像大人那样,总觉得孩子都是不听话的捣乱分子。我坚信就算他们把事情做砸了,但都有一个良好的初衷。

    三、每个孩子的感受都需要得到尊重。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高矮不一,性格各异。玩的时候,我总是留心所有孩子的表情,如果发现谁被冷落了,我就会想办法创造机会让他参与进来。孩子虽小,但也很懂得领情,知道我对他好。

    四、玩耍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我一直很庆幸生长在农村,虽然那时候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群孩子在天地间疯玩,上山、上树、上墙、上房,下河摸鱼,用最简陋的玩具,玩出尽可能多的花样。孩子们喜欢我,是因为我最能玩,和我在一起,总有新奇的体验,当然,也会有恶作剧什么的。
 


—— 信息源自:中国经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