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谁不想上好学校 均衡教育能否破解“择校热”

--------------------------------------------------------------------------------
点击次数:3566  发布时间:2009-11-20 14:57:21

 

当履新不久的袁贵仁部长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议题时,刚为孩子上学举家搬迁到济南燕山小区的王勇(化名)亦怀着同样的期待。11月15日,王勇没有暖气的家中开着3个空调取暖,却还冷得穿着棉衣。


“择校热难降温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吉林说,“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学校呢?”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合校整合教育资源、将中考指标生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无论在省城还是在地方,都已经有过诸多尝试。

我们离新任部长所说的“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究竟还有几重山?

热点学校挤破头 普通学校生源愁

今夏,为让孩子能进教学口碑颇佳的小学,王勇放弃了西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家搬进燕山小区5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房子里。王勇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买下这套老房子,就因为它是这所优质小学的学区房。

家住济南山大北路的林女士,按学区划分孩子应该上一所不错的小学,但她打听到这所小学对口的初中教学质量欠佳,早在女儿入学半年前,她就花心思到处打听,比较省城每所小学的办学情况、对口初中怎么样,最终,在交了高额择校费后挤入某热点学校。

相对于热点学校每年挤破头的招生,如何笼络住好生源是普通学校校长年年要考虑的问题,许多普通学校老师话中带着不甘:“让我们来教好生源,我们也一样能教好。”

学校间的差别还体现在城乡学校之间,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资源在流失。省城东部某农村小学最小的班级只有16 名学生,“不少学生都转学走了。”该校校长有点无奈地说。

择校就是择老师 弱校哪来好老师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到“择校”问题时说,择校其实就是择教师、择好教师。采访中,不少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家长亦对此表示赞同,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张茂聪教授认为,学校之间的差距还体现在硬件设施、校园文化和经费拨付等。均衡教育资源是破解择校难题的根本解决之道,这一观点已被广泛认同。

在济南南部某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0岁,每位老师一周平均要上16次课,教师特别是有学历的年轻老师严重不足。而在有的城市学校,由于学校合并、生源减少等因素造成师资过剩。

刘吉林副研究员说,教育资源不均衡有历史原因,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接相关,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到了基础较好的学校。

张茂聪教授更加直言不讳地说,前些年政府的某些政策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比如给某些公立学校最多的投资,让他们面向全市招聘好老师,原本就基础薄弱的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就这样流失了。

一直以来,我省各地为平衡学校间、城乡间教育资源,采取了一些措施。刘吉林说,如威海、寿光等地在平衡城乡教育投入方面做过努力。记者了解到,以省城为例,为遏制择校热、照顾薄弱学校,前些年,教育部门推行将中考计划录取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招生政策,自今年中考录取开始,义务教育学段“择校生”不享受指标生待遇。泉城中学陈乃富校长认为,中考招生政策使非热点学校的学生有了更多升学机会,也帮非热点学校笼络住优秀生源,缓解了“择校热”。

然而,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剂“降温药”的副作用是省城学区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如果做不到教育资源均衡,而以限制择校解决择校难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们说。

新官上任火未烧 网民期待焰已高

“新官上任火未烧 网民期待焰已高”,网络上这句调侃语描述了新部长上任背负的期待。“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人民网开设的《我给新教育部部长递个话儿》栏目,此为网民们五大期待之一。在许多老师和学者看来,政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张茂聪教授认为,教育均衡财政投入第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某些学校的发展,但最大的阻力还在于体制本身,教师资源在学校之间流动不起来。

“弱势学校无论从教师福利还是各种奖项评选、职称晋升等发展机会上,都少于强校,谁愿意主动去一个弱校呢?”不少老师对记者说。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也提到教师流动的政策限制,“所以我们的政策要科学合理,不能指望我们所有教师都是完全无私奉献,当然,师德教育我们要加强……但是更多的我希望各地能够通过合理的政策对他们进行引导,不能指望他们完全就是一种奉献。”

“一是拉平绩效工资,老师们收入上多劳多得,实现平等;再就是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比如以校际流动经历作为教学能手评选的条件之一,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教育界人士如是说。张茂聪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要求每个学校不论城市与农村,每年必须拿出几个名额来流动。新闻链接

均衡教育从概念到实践

如今走入公众视野的“均衡教育”概念并非第一次提出。

1978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试行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校。据1981年统计,全国共有重点中学4016所,占全部中学的3.8%。

基础教育重点发展战略是我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需要和选择。20世纪末“普九”任务基本完成,2003年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讲话中提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工程是‘两基’,坚持基础教育积极、均衡、持续、协调发展是本年度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同年5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论坛亦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主题。

200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2006年全国人大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个法律又进一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不设重点校、重点班,促进教师的交流,使我们的孩子都能受到公平的教育。

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中共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把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9年11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袁贵仁在会上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 信息源自:齐鲁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