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加强省级统筹,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均衡发展的整体水平。
既坚持以县为主,又注重加强省级统筹
一是制订全省统一的办学标准和要求。制订颁发江苏省小学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确保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底线”要求。2007年,我们又提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六个一样”的更高要求,即:“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我们以省政府名义颁发并实施《江苏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对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明确了具体指标。
二是全省统一规划部署推进。我们坚持分类指导,分别提出不同地区达成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采取不同的推进政策和经费补助奖励比例,苏南地区按照省定标准和部署,自筹经费组织实施;苏中、苏北经济薄弱的县(市),省里根据不同的项目,分别给予10%至90%的补助或奖励。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化管理的办法整体推进,自2001年以来,省统筹实施均衡发展方面的重点工程有12个,每项工程都建立专门班子组织实施。
三是设立省级专项经费。省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项目,省财政都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证。近9年来,省级财政投入约70亿元,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资金近200亿元,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是建立评估表彰奖励机制。省政府组织对区域教育现代化进行评估验收,重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有36个县(市、区)通过了评估验收。2006年起,我们还建立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的表彰奖励制度,目前,全省已评选两批39个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
既重视办学条件的均衡,也重视师资队伍的均衡
自2001年以来,全省财政共投入近40亿元,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资金120多亿元,先后实施并完成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全面消除学校“危房”,科学布局定点学校,大力改善生活后勤设施,我省每一所小学和初中都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建成为合格学校。
为普遍提高全省教师素质,近五年来,省级培训教师共投入5亿多元,培训规模年均达8万多人;组织千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万名骨干教师,与苏北农村千所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帮扶支教;实施“万名优秀大学生支教工程”,目前已选派4899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苏北农村学校任教;为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省组织了对农村校长的专题培训;为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省财政每年安排12.5亿元,解决了教师的省标津贴;省财政还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办理了医疗保险;今年,省安排10.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同时加强了对中小学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省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既重视入学机会的均衡,更重视教育质量的均衡
一是免费义务教育坚持全覆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覆盖了全省所有城乡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学生,以及民工子女学校学生。
二是建立健全省中小学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寄宿生活补助标准。
三是实施“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从2007年起用两年时间使每一个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建有1所合格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我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96%。
四是降低“入学门槛”,强化保障力度,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一视同仁”。省从2005年起,设立1500万元专项经费。目前,全省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率达99.8%,公办学校就学人数达82%以上。
五是实施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实事项目,省财政投入近4亿元,新建了满足16万名留守儿童寄宿需要的宿舍和食堂。
江苏省在推进质量均衡方面:首先,加大教育装备和资源建设力度,为每所农村学校新建了网络教室,全省中小学全部实现“校校通”;投入26亿元,完成了近50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图书、实验仪器、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配套建设任务;组织全省优秀教师,拍摄制作了义务教育所有学科2000课时教学光盘连同相关设备免费配送到全省农村学校。其次,探索建立以县为主的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农村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村课程改革的指导,建立县与乡、乡镇中心校与村小的课程改革组织网络,投入10亿元建成了80多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覆盖到每一个县。第三,建立质量监控反馈体系。从2006年起,建立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评价体系,测试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2008年,专门成立了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质量分析与反馈指导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学校改进教学、改进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