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化学知识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有学习化学的思想方法、科学态度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理念的认识,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只重视学生的发展方面,而且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生动有趣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化学实验这种激励兴趣的特殊功能,很多学生不但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由原先的只是学会了相关一些知识点转变为找到了学习化学的新方法,进而使学生开始了求异创新的更深层次的探求经历。
新课改要求实验教学要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探究中来,并根据实验事实,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充分体验在探究过程中捕捉问题、求证问题的学习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探究过程意味着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惑,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甚至要面对失败,这是一个人创新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种历练的意义就在于既能够在成功中提升能力,也能够在失败中探寻原因。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自觉动手、动脑的求知习惯和合作互助的团结氛围更加浓厚。
新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是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使之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强化学生兴趣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智慧与活力,引发学生求索的欲望和行为。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情景,使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让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新课改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通过设置的栏目,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充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和探究乐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总之,化学新课改实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概念的重建,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全方位、立体化地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处理,体现新课改理念,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