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少年MBA班,不就是教育改革的梦想吗?

--------------------------------------------------------------------------------
点击次数:2917  发布时间:2009-10-26 14:16:29

     一年学费7万元、毕业入读美国高校、12人的超小班,目标直指“培养未来的企业领袖和行业精英”。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开办了这么一个特殊的班级——“少年MBA全球企业精英班”,有人送了它一个别称——“富二代”班。(2009年10月25日01:30华龙网-重庆晚报)

  与普通班级相比,少年MBA班的孩子们没有一点特殊。他们同样住在四人一间的普通寝室,吃三菜一汤的普通饭菜,课间操、班会一样不能无故缺席。但是,“特殊”却又事实存在着。高额的学费,让一般家庭望而却步;只有11名学生的课堂,宽敞安静,散发着不一般的贵族气息。更令学子们向往的是,“少年MBA班”的课程设置别具一格。这里没有高考的压力,语文、数学和政治、历史没有什么区别,只要会考能过关就行。语文课学的是象形字,并要求熟读和理解四书五经,体育课学的是长拳,劳动课学的是中国烹饪技术。此外,还有教官对学生们的礼仪进行专门的指导。轻松、自然,趣味、实用,难怪目标直指“培养未来的企业领袖和行业精英”。

  我一点不怀疑,这样的班不能够培养出不一般的人才。然而,这样的学生生活不正是千万学子的梦想吗?一根无形的高考指挥棒,早就让学子们失去了自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分数而学。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切梦想就指望着人生大考时的临门一脚。稍有闪失,12年挥汗如雨的青春就会被一串数字模糊了方向。

  美国《外交政策》编辑曾在其杂志博客上发表评论,认为中国高考“可能是世界最难的学术测试”。“少年MBA班”首批11名学生应该为自己庆幸,父母都是成功人士,不是煤矿老板,就是生意人,不是食品企业老总,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父母的财富让自己享受到了不同寻常人家孩子的教育,可以骄傲地对着高考说“拜拜”,这种洒脱的学生生涯,有多少人做梦也梦不到。

  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有批评的声音说:“学校越来越像个商场,就是给那些不喜欢读书的有钱娃娃一个花钱买文凭的地方。”可是,有多少人想过,孩子们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什么读书?我不相信“少年MBA班”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眼光只是盯着一张说轻不轻、说重不重的文凭。10月25日的《长江日报》有报道说,海归女儿招聘会上求职,五旬父母相陪,留学芬兰花去40多万,薪酬要求月入1500元即可,这一幕就发生在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4日主办“武汉名企进高校”首场招聘会,也是今秋武汉首场大型人才招聘会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500元月薪也是多数求职大学生的期望值。这不能当饭吃的文凭,富豪们会放在眼里吗?

  其实,有关“少年MBA班”影响教育资源分配,导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争议,很现实但没有太大意思。我觉得,透过“少年MBA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让这样的“小班”大众化。说穿了,就是该怎样让应试教育真正步入素质教育时代。高考“指挥棒”失去了作用,求知求学的途径广了,可能少了些高端精英人才,但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大众精英人才会更多。这也许就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少年MBA班”最起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的教育有能力有信心不经过高考,也能培养出“未来的企业领袖和行业精英”。但是,有理无钱莫进门。

 


—— 信息源自:荆楚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