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童大焕:大学联招才是教育改革的历史先声

--------------------------------------------------------------------------------
点击次数:2467  发布时间:2009-10-24 13:40:38

 

  从明年起,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大学联招制度将局部获得新生。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日前决定,在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开展合作,通用基础测试部分采用统一的科目和试题。

  自2003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重点大学进行自主选拔录取(即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这对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选拔创新性人才、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校完全独立测试,不少考生为了获得不同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定,需要赴多所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给考生带来诸多不便。

  在2010年的自主选拔中,五所高校将在协商确定命题思路和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委托专家组完成部分笔试科目的命题和阅卷工作。每名考生可以同时申请五校中的两所。而且笔试的考点将分布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如果两所高校的要求都没有达到,考生还可以根据大学的规定用该测试成绩向第三所学校提出申请。这样,绝大多数考生将在本省完成笔试,只需参加一次考试就有机会获得不同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大大降低考生的考试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自主招生高校的招生成本。

  此外,五所高校不参与通用科目的命题、阅卷和考务工作,而将这些工作交由独立的命题和考试机构来完成,颇有美国大学考试和招生模式的影子,也有助于提高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这是自主招生向前迈进的一大步。虽然当前还仅仅局限于五所高校的自主招生部分,但它无疑应该成为未来大学招生的主导方向。

  大家都知道,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甚至致命问题——— 一是教育的公平性严重不足,二是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应试能力很强,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比较缺乏,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准。

  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缺乏的根源,就在于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模式的统一高考制度,不管采用和变换什么样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把最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考试机器下面的标准件。

  在统一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实质性改变之前,几乎所有的所谓高考改革,都会反过来成为考生和教师不堪承受之重,应试教育不是被减轻而是被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得到加强而是愈加窒息,因为学生的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高考变化,学生及家长最保险的方式方法就是让学生多学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在中国蔚为大观甚至成为一个重要产业的原因。孩子们自我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被不断压制,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自然越来越弱。

  事实上,这些年来的所谓高考改革,都难以避免堕入成本过高的陷阱,方案变化又多又快,有的省份十年换了五六个方案,对考生、家长和老师都是不堪承受之折腾!

  根本的也几乎是唯一正确的改革办法就是完全实现大学的独立自主招生,以此逐渐倒逼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各大学、各中小学不断的适应和探索,并非几个人躲进小楼成一统就能今日出台一个、明日出台一个素质教育方案的。

  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每年上千万考生的高考大国,全面实行各高校完全独立的自主招生,不论对于考生还是大学来说,也都是不堪承受之重,成本太高也。各大学通过委托独立第三方命题和考试的联合招生制度,无疑是破解这个问题的理想解决之道,也是切实可行的中庸之道。它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历史先声。这条道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五所高校,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现阶段只占高校招生名额5%%左右的自主招生部分,而应该覆盖所有高校和所有考生。

 


—— 信息源自:华商网-华商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