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名大学陆续公布2010年自主招生简章,优秀的高三学生和家长便开始忙碌起来。记者调查发现,曾经为高校更好办学进行的“自主招生”改革,目前却正在沦为高考加分的新项目,不少高二学生为将来能获得大幅降分机会纷纷提前厉兵秣马。
●新闻现象
高二学生奔波忙只为名校自主招生加分资格
史上最长的国庆八天长假,高二学生萧森(化名)却没闲着。“不少大学陆续公布明年的自主招生简章,我要提前搜集研读。
”萧森说他目前已经搜集到了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最新自主招生政策。
“许多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太高了,简直就像是选秀而不是选拔适合学校培养的人才。”萧森认真研究了以往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后感慨地说,“比起理科生来说,我们文科生想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更难。”
根据萧森对2009年北京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的分析,各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主要条件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省级优秀学生,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二是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中获得一等奖,以及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和生物;三是高中阶段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竞赛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四是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国际竞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我必须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比如发表文章、搞社会调查等。”萧森说,“我把我发表的作品通过熟人推荐给大学教授分析,教授说依目前的文章数量和质量获得自主招生资格问题不大,但我和父母心里依然没谱儿,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说实在的很累,但必须这样。否则将失去上好大学的竞争力。”
●记者调查
名校自主招生正在开始沦为高考加分新项目
为获取名校自主招生加分资格而忙碌的高中生,萧森并非个例。在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二中、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北京知名中学,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获得名校自主招生资格。
记者调查发现,曾经为高校更好办学而进行的自主招生目前正沦为高考加分新项目。一名今年高考成绩超过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人大附中男生说,自从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制度后,班里的同学从一上高中开始就瞄上了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积极努力地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每次竞赛都很辛苦,跟脱了层皮似的,但我们都想上好大学,如果裸分去竞争难度会很大。”这名男生说,“有一位女生最强,数学、物理、化学全部达到自主招生报名条件。”
采访中记者还接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投诉。比如在往年的高校自主招生中,班里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学生因为钢琴演奏优秀而获得某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在当年录取时得到了50分的加分照顾,据说该生的家长跟大学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等。实际上各高校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报考,都承诺考生一旦获得该校自主招生资格都将给予降分录取。
北京市在刚刚公布的2010年高考新方案中明确表示,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要达到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并满足试点高校对入选考生所确定的相应录取要求。业内人士指出,按照一些名校与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差,将意味着有些学生将在录取中降分幅度达到100多分,这无疑让无数的家长和考生对“获取自主招生资格趋之若鹜”。
●专家观点
目前名校实行的自主招生宛如“皇帝的新装”
自从实行高校试点自主招生制度以后,立即掀起了席卷全国各地的“大战”:考生和家长为获取加分而战;高校为提前争取优秀生源而战。
尤其是前一种大战从刚开始比拼实力进而演变成比拼“关系和金钱”。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刘练军指出,目前名校实行的自主招生宛如“皇帝的新装”,皇帝到底穿没穿新装,围观的人个个心中有数,而我们现今的自主招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保障了高校和考生的自主性国人亦心知肚明。正是考虑到这些事实,所以,为了减少自主招生对招生公平的负面影响,我们强烈呼吁暂时不宜盲目扩大自主招生范围,最高比例坚决不能超过10%,以最大可能地捍卫无任何交易资本的广大农村考生的受教育权平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国过去7年间的自主招生改革,就是在教育管理部门不放权、高校不改革、受教育者选择权没有扩大的基础上推进的——进入自主招生程序的学生也必须参加高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各自为阵且过程不公开不透明、高校依旧实行行政管理而非学术管理、每个考生在高考中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由此让大家对这样的自主招生充满畏惧:学生的考试成本大增、权钱交易空间扩展、弱势群体上名校机会可能减少。
针对刘练军博士的“谁会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谁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受损而无动于衷”的疑问,熊丙奇副院长回应说,从利益角度说,政府职能部门当然不会主动放弃直接管理大学、评价大学的种种好处:官员可以去大学当领导,成为“学者”;可以通过评估、评审、审批,将手中权力变现;甚至可以一个电话,搞定某个学生的录取……有大学校长就曾说,一些机关的小公务员,手中有小小的权力,就可对大学老教授指手画脚。
“自主招生沦为高考加分新项目”以及其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各高校纷纷出台维护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改革的公平措施,其中包括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组织专家审核考生资料、组织测试、入选学生名单报送当地招办并公示不少于两周、纪检部门加强录取工作监督等。
●记者手记
自主招生改革别乱了家长苦了孩子
按照北京市教委公布的2010年高考改革新方案,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仍将继续扩大。但是,自主招生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却正在乱了家长苦了孩子。
近年来,高考违规加分不断被媒体曝光。为维护高招录取的公平公正,教育部一再明确表示缩减高考加分项目。在裸分无法获得上好大学优势背景下,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成了家长和考生新的追逐点。
但是,来自民间的传言“要想获得自主招生加分”门道也很多。于是,家长的心乱了,就跟目前的“小升初”、入小学一样,他们通过关系、金钱等手段,为孩子在通往满意大学裸分的路上“穿上加分的衣裳”。孩子更苦了,他们也需要参加学科竞赛、冬令营、集训班等,在全国奔波参加选拔测试。
一个高中生羡慕地说:清华之前录了很多“独才”,就是数学都不及格的,但是被教授挑中了,后来也录走了。如果清华不录,他们估计一辈子也上不了大学,这是进步。但是人为因素太多!
熊丙奇说自己一直在不同场合“鼓吹”高校实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包括给学校招生自主权、给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同时推进高校“教育为本”的管理制度改革。对此,经常有人问:真自主招生行得通吗?熊丙奇说应该换个角度,这个问题可以变为:我们真想进行教改吗?
“如果换成清华大学把北京招生数从近300人减少为30多人,可以想见推进的难度。”刘练军说,“试想,如果哈佛大学把在马萨诸塞州(哈佛所在地)的招生人数这么一减少会有多大难度?不出意外的话,哈佛这么做基本上不会遇到任何挑战与障碍,因为它能真正地自主招生。清华不可能做到自主。清华不能,北大当然也不能,全国所有高校没有一所能例外地有可能。没有自主的高校又何来名副其实的自主招生?没有自主的自主招生搞多元化评价只会给社会的既得利益者锦上添花,哪会给现行高考制度下的弱势群体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