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省共投入了2.39亿元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多样、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使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全省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从2004年的0.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6.8万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家在西宁市的谷文宇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之后两年在外打工。2006年,他走进了青海省工业学校,学习数控技术应用。毕业后,被四川省的一个工业基地录用。
如今,谷文宇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他说:“在外两年的打工经历让我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职业教育让我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我省职业教育推行东西部、城乡间校际、校企联合办学。经过布局调整,2008年,全省共有43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规模占全省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22.63%。此外,全省拥有各类职工培训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机构916个,每年有二十多万农牧民和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新世纪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共投入4.38亿元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7所国家级重点、4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15个省级实训基地。各学校坚持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大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省职业教育60年的发展历程,既经历了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过程,又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负责人介绍,我省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