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浅谈初中教学“兴趣小组”学习法

--------------------------------------------------------------------------------
点击次数:55488  发布时间:2009-9-28 13:55:59

 

  孙翻身

  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以我之浅见,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比较重要,于是大胆设想实行“兴趣小组”学习法。

  一、激发“兴趣”,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毕竟还是年龄段处在11岁至16岁之间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贪玩”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怎样利用这个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条件有限的山区学生来说,所见所闻极有限,如在讲课时选一些结合本地实际,为他们喜见乐闻的生活事物,激发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欲望,同时使自己发现身处边远山区,地理环境和家庭条件都很差,要多给他们一些激励,提升学生在听课或做题中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于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在课后由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发现问题后,大家积极讨论,从而达到全体共学。

  二、以“情感”渗透为主,亲和力必不可少。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体验到老师不再是以前的冷面孔传授者,而是友谊很深的合作者,共同和同学们一起解疑排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接受老师“滚动式”讲法,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怀!给每位学生一个笑脸,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不认真学习的话,对不起老师的一片苦心!这样学生们会尽自己最大动力去学,甚至和老师辩解问题。像朋友在一起一样,有问题就开口问,不畏不惧,便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兴趣小组”,投身到学习实践中去。课本知识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直观演示——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方法去获得知识,达到掌握学习之法,培养学习能力的效果,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从而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自立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并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创新!因此,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问、敢于亲身投入其中、敢于主动参与、敢于主动探索、敢于大担联系实践生活,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达到了教学相长和兴趣学习的目的。

 


—— 信息源自:陇南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