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徐匡迪:创新能力仍是工程科技薄弱环节

--------------------------------------------------------------------------------
点击次数:44098  发布时间:2009-9-24 13:45:04

 

    今天上午,中国工程院举行“中国工程科技60年成就座谈会”,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程科技及重大工程项目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出席并发表报告,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主持座谈会,副院长邬贺铨、副院长刘德培、副院长旭日干、原副院长王淀佐等近20位国内知名院士出席并发言。人民网科技频道对本场座谈会进行了独家视频、图文直播。

  以下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报告全文:

  各位院士、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中国工程院邀请我们科技界的同志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60年华诞,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越。因为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们已经请每一位院士做了准备,为了节省时间,我现在把新中国60年工程科技发展的历程做一个简要回顾,下面每一位同志就可以进入专业领域谈了。

  第一、新中国60年工程科技的发展。新中国60年是工程科技发展曲折而又辉煌的60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中国科技人员、工人阶级激情燃烧的岁月。新中国成立之初,工程基础十分薄弱,工程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工程设计的发展。首先,在1952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等院系调整,新设了50所专门的学院,同时选派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到苏联、东欧国家学习。培养国家急需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与此同时,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3000多名优秀科技人员,先后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工程科技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发展的提点。

  中国科学院以及工业部门、铁道、电力、钢铁、建筑、机械、纺织、水利、水电、石油勘探等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195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1956到1987年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与此同时,苏联援建的156个工程项目,为中国工业奠定了结构性的框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这个时期,广大的科技工作人员和工人阶级在一起群情激奋,日夜奋战,大大促进了中国工程的科技发展,也缩小了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工业国家的距离。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文革十年,文革十年科技工作大幅瘫痪,研究机构被直接下放,高等教育完全停止,广大科技工作这被迫停止研究工作,下放农村劳动,但是尽管如此,当时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的主持下,国防和尖端工程科技领域仍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科技工程市场的许多第一都是在50年代打基础,60年代奋战,文革中坚持所取得的。比如说第一颗氢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工程、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第一条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第一台每秒百万次的计算机研制成就、大庆油田、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这么动荡的年代里,还是有一大批科技人员在奋不顾身地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老一代科技人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献身祖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当时有的科技人员白天挨批斗,晚上继续搞研究。

  三是改革开放迎来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大发展的春天。文革结束以后,各行各业拨乱反正,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再次受到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77年他果断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宣布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地位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科技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相继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1995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4年,张光斗、侯香玲等院士建议我们国家要建立中国工程院,它凝聚了一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专家,推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大鼓舞了工程科技界,为推动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引领科技发展的新时代。2005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工程科技进入了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制定,确定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大型油田开发、大型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题,相继进入实施,中国工程技术界,科技界又迎来了走向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时代。这是简要的60年我们工程科技界的所作的一个回顾。

  第二、我想说一个基本概念的问题。首先,工程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在谈论科技的时候,通常涉及到三个概念:科学、工程、技术,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科学的任务和本质是以探索发现自然规律为核心。技术是以发明、改进和革新为核心。工程是以科学的原理综合集成各种技术和建立一个系统的制造过程为核心。所以三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科技部翻译成英文是science department,你如果说科技部人家不懂,因为没有科学的技术,所以这个是我们的习惯用语,中文是没错,但是我们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了科学是基础,技术是桥梁,工程技术架起了科学产业之间的桥梁,是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工程技术是富国强民的国家脊梁。

  纵观现代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和工程技术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这种突破往往影响者国家的命运,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自然力改成了机器的动力。从19世纪30年代电力技术的普及发展到电气化时代的来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到今天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工程技术都承担着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曾经无数次与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失之交臂,被世界新崛起的以工程技术先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代替,建国60年来我们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一系列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经济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竞争实力大幅度提高,我们要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强过核心是依靠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工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发展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

  工程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基础,面对着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是袁隆平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农业工程技术专家率先在杂交水稻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上取得了突破,除了水稻以外,我们还有高产的小麦、玉米这方面的技术,使得中国用7%世界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粮食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随着育苗技术、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50年的35岁提高到2009年的74岁,并且在13亿人口的中国成就的预防了非典、H1N1的大规模流行病的传播。

  中国工业化大步前进,制造业总规模世界第三,大量工业产品制造技术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多数重要工业品的产量占居世界第一,有的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世界50%。我自己是学钢铁冶金的,1949年全中国才生产19万吨钢铁,现在我们已经超过5亿吨,1958年为了完成1080万吨钢铁生产的目标,现在我们一个中型钢厂就能达到,当时全国人民砸锅炼钢。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冶炼技术、连铸的技术,连轧的技术系统的突破,成为年产量超过5亿吨的,而且装备现代化的钢厂。随着1959年大型油田的发现,从小的火力发电站,水电站,到现在能生产9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用器械进行计算的,中国的算盘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在我们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从手摇的固定电话到现在3G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一项项重点工程为社会发展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在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更快,可以说交通运输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缩短了城市和城市,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铺就了我们祖国经济腾飞、民族富强之路。公路实现了从3万公里到373万公里的飞跃,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从上海市区到嘉定,总共只有18公里,但是今天我们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已经是世界第二。铁路从总里程2.2万公里,增加到8万公里,而且这个8万公里主要在西部的崇山峻岭,沙漠,难度是世界罕见的,铁路的时速从43公里每小时提升到350公里每小时。一座座优美的大桥跨江越海,不仅实现了毛主席当年的理想,更是创造了桥梁工程科技史上的辉煌。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和桥梁建设技术是世界一流的,连美国人都说,将来他们要建高速铁路要到中国学习。现在美国的很多城市在和中国探索合作,要求中国去帮他建大桥。

  中国在高技术方面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比如像航空航天、嫦娥一号,探月等成果不胜枚举,到去年为止,我国的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专利就是工程技术,专利不是发明,是工程技术。尖端科技技术成果不断突破,这也是引起世界局势注目的。

  60年时间中国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变,也是这个工业技术的巨变造成了中国今天经济令世人瞩目,中国模式的奇迹。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工程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当前我国工程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依然落后,很多工业企业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极大的制约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亟待加强。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一支规模宏大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但是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薄弱,特别是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型缺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评价体系导向过于偏重论文,而轻工程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创新型工程科技工程人才培养的任务异常迫切。

  第三、科技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我国的科技体制在服务和保障工程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资源分配,完善各种科技政策和评价激励机制还仍然是我们管理中需要改革的。

  第四、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国际压力和竞争。多年来,发达国家保持在经济、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持续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教育和研发的投入。目前,我们中国提出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更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关注,所以很多技术、很多产品、很多研发工作对我们进行封锁。美国人口只占世界总人数的5%,但是用于研发的经费占到全球科研投入的1/3,为使他成为世界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更是前所未有地提出拿出超过3%的GDP用于科学研究和发展,以保证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技术领先的作用。

  未来的国际竞争核心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在工程技术和工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锐意进取,迎头赶上。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从自己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充分把握当前有利于工程技术发展的各种机遇,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让工程科学的工程技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让我们工程技术界、工程科学技术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谢谢大家!

 


—— 信息源自:人民网-科技频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