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表彰的100位名师,据说有90来位是不上讲台的“官师”,真正在一线教书的不足10人。
不知道中国教育内情的同志们一片哗然,以为“天理昭昭,唯此为黑”。对这种名师不师、官帽子横行、“官模”垄断评比的现象甚是愤慨。
实在是少见多怪了!
在这个无民不商,无士不官的年代,官帽子满天飞,官本位泛滥应该是最最正常的常态了。不信你在身边打听打听,现在中国哪一所小学,哪一所初中,哪一所高中,哪一所大学没有行政级别?更遑论那些把持一校之政的“头头脑脑”了。如果没有行政级别,他们凭什么买小车、领补助?凭什么出国考察、公款私游?
教育产业化的精子与官本位泛滥的卵子孕育出教育行政化的怪胎。
很多人不明白,基础教育抓得如此卓有成效的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出一两个世界级的大师?千百年一贯视教育为国本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辍学?素质教育为什么举步维艰?应试教育为什么长盛不衰?
民间一些好事者曾做过一番统计,现任地方教育局长中有近45%没有教师经历,剩下的95%以上站讲台的历史没超过10年。就这样一群箍桶匠来建造一县一市的教育大厦,不悬才怪?
评选表彰教育名师其最初的意义不过是树标本、立榜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果像今天这样“官高为师”“官师为名”,那就违背了评选名师的初衷,把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变成了祸国殃教的坏事、蠢事。
过去,外行领导内行一直被国人嗤之以鼻,不懂装懂瞎指挥一直遭社会白眼,可在我们当今的教育界,这些离经叛道的倒行逆施,早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每次教师大会,一个个没有丝毫教育背景甚至完全不懂教育的官员人模人样地坐在指挥台上,大谈教育产业化,大讲教育生产力,大放厥词。
为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成都青羊区教育局公然出台限制学生书包重量的荒唐规范;湖南益阳教育局为什么发布“不许中小学教师奸污猥亵女生”的荒唐禁令;就连人才济济光环闪闪的教育部也不甘寂寞,洋洋洒洒数千言,挤出一句“班主任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的可笑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