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围绕服务党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成为党员教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效益,收到良好成效,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打造党员教育中心,构建党建工作新阵地
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三门峡市把站点建设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结合,打造标准化阵地,将站点建设与村“两委”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计生服务室、群众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机结合,打造集办公、学习、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标准化阵地。目前全市1362个行政村站点已全部实现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共建;开展经常化教学,要求基层党组织以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推动远程教育的学习应用,以远程教育的学习应用促进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把政治教育与科技培训结合,组织系统化学习,着眼建设一支政治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干部队伍,着重对政治理论学习作出了严格规定。
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开辟惠民利民新窗口
该市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政策传递功能,依托终端站点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响应政策的积极性;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商务信息”栏目和互联网络,广泛搜集整理各类市场行情、企业用工、致富项目等信息,通过终端站点对外发布,同时还依托远程教育商务应用平台,指导农民通过远教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依托终端站点,把有关部门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网点、基础设施等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努力形成知民情、解民忧的工作机制。
打造科技培训中心,拓展富农强农新渠道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实用技术。该市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终端站点开展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一”,即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户群众活动,采取划分行业学习小组的方式分类制订教学计划;同时从市、县有关部门挑选300多名专家,与站点所在村建立结对帮学关系。
利用远程教育推介致富项目。该市把科技培训与项目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挑选致富项目,有针对性地向农民群众推介,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渑池县洪阳镇德厚村农民段永改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发明并申请了“猪冷精配种技术”及“全自动圈养消毒技术”国家专利,镇远程办在征求本人同意后,将这两项技术制成教学课件,利用终端站点宣传推广,使该镇新发展养猪专业户379户,年出栏生猪1700余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依托远程教育向群众推介致富项目达800余个。
利用远程教育宣传致富典型。在大力加强培训的同时,该市发挥各类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提高素质,带头掌握技能,带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此,该市重点开展了“学用标兵”争创活动,目前全市培育市级“学用标兵”360余人。
打造文体活动中心,营造健康和谐新氛围
依托终端站点建立“乡村影院”。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丰富的影视资源和终端站点配备的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该市定期为农民群众免费播放戏曲、电影、电视剧等文娱节目,同时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精心挑选播放主旋律影片。去年以来,结合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建党88周年、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全市先后开展了“主题播放月”等活动。
依托终端站点设立“农民图书室”。该市结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整合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网上图书馆”栏目和互联网资源,办起“农民图书馆”,并为站点配备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还根据农民群众需要提供电子图书和相关资料下载、打印服务。眼下,“去站点学文化”已成为当地农村的新时尚。
依托终端站点打造“健身俱乐部”。该市把站点建设与村级娱乐广场(文化大院)建设结合起来,指导有条件的村投资购买健身器械和运动器材。针对农民群众尤其是农村青年对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较为爱好的实际,该市利用远程教育直播频道在各站点实时转播各类比赛。另外,该市还利用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办健康知识讲座,形成了崇尚科学和健康、破除迷信和陋习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