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高考移民现象是科举时代的‘冒籍’与‘国内高考移民’现象的变种。”暨南大学教育史博士,硕士生导师夏泉研究员,对假留学生进行过专题调研、且手上有过多个案例。他用“国际高考移民”来定义“假留学生”。夏泉近期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名为《从冒籍透视“国际高考移民”问题》的论文。他表示,“国际高考移民”一度十分泛滥,国内许多高校都有“中招”。它萌芽于2005年,在2006年上海大学大批拒收“假留学生”事件爆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漫画/邝飚
现象 广东多所名校遭遇假留学生
“跨入名牌大学,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名校成了假留学生的重灾区。
“国际高考移民现象是科举时代的‘冒籍’与‘国内高考移民’现象的变种。”暨南大学教育史博士,硕士生导师夏泉研究员,对假留学生进行过专题调研、且手上有过多个案例。他用“国际高考移民”来定义“假留学生”。夏泉近期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名为《从冒籍透视“国际高考移民”问题》的论文。他表示,“国际高考移民”一度十分泛滥,国内许多高校都有“中招”。它萌芽于2005年,在2006年上海大学大批拒收“假留学生”事件爆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作为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暨南大学此前也被“假留学生”入读事件折腾过。2007年,暨南大学的招生过程中,有20名学生持伪造的东南亚某国护照一起到暨大办理入学手续,被校方发现,拒绝了这些学生的入学申请。暨南大学主管招生的副校长贾益民坦承,这些企图通过假冒华侨身份来入读中国的大学的学生,其所持证件通常都是伪造的,其中甚至有人从未出境。
公安和检察机关的有关办案人员也都表示,包括不单是华工和广外,广东其他一些知名高校也都有类似的现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老师说:“2006年以前,国家对华人华侨的招生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针对出现的一些假冒华侨的现象,2006年开始教育部、国侨办、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文以加强侨生管理,除了对侨生资料、证件的审核加大力度之外,规定还明确了侨生在国外居住的时间要求。要申请入读中国大学的华侨学生,必须在国外定居满两年,且实际居住时间达18个月,并须持有国外长期居住证件。
析因侨生入校门槛低资格审查不太严
假留学生入读名校事件,暴露的是我国教育体制的制度漏洞。夏泉研究员对“假留学生入读名校”事件背后隐藏的危机十分忧心。假留学生“宽入”的诱惑也正是许多学生家长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夏泉研究员认为,国外学生留学中国,只要能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 SK ),同时满足高中毕业,有外国护照这三个简单条件,即有资格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进入中国大学深造。条件非常简单,尺度也很宽松,只有北大、清华等五所高校以自主命题考试录取留学生,而其他高校除了以上所要求的三个基本条件外,基本不另加试。而即使这些命题也只是汉语的基础知识,即使对于成绩并不好的国内学生来说,那也只是牛刀小试。
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现行的《高等学校接收外国学生留学规定》,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起草、2000年1月才开始实施的。该规定制定时,我国尚未出现假留学生现象。即使在2006年,国家对侨生的身份进行重新规定后,对假留学生的审查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广州“假留学生”案件通报后,记者曾采访包括暨大、华工、广外等广东几所名牌高校负责招生的相关老师,他们都表示,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会严格审核学生的身份,但由于学校对护照的辨认能力有限,存在一定的困难。事实上,对于高校的一般工作人员而言,面对高仿真的假证件、假材料,是很难辨别真伪的。
毕业证不注国籍毕业名校好就业
在所有的“假留学生入读名校”事件中,“宽出”正是让这些学生和家长心动的地方。“宽出”是指高校对毕业证的发放“
在我国所有的高校里面,毕业证上都没有注明毕业学生属于哪个国家,这也就是说,在毕业证上,任何的用人单位都无法知道持有者是否以留学生身份就读大学的。“他们完全可以说我是某某重点大学毕业的,这在就业上可能会占有很大的优势”。
夏泉在他的论文上这样描述“假留学生入读名校”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花费几万、十几万元就能轻松考入重点大学,对于那些正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一筹莫展且家境比较富裕的家长们,无疑是富有诱惑力的。
■利益链条
多收留学生学校“名利双收”
“假留学生”入读名校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利益链条?
天河区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关人士在接受公安机关询问时表示:该校招收留学生的途径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国内外的留学中介公司介绍,第二种是学生自行在该校网站上申请留学,三是国家奖学金形式招生。在第二起案例中,该校招收的持有菲律宾护照的学生都是通过中介介绍的。据称,该校与北京华育锦达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刘某签订了委托代理招收留学生合同。事实上,在查处的多起“假留学生”案中,涉及的学校都和中介有着类似的协议。
中介既收学生的钱也收学校“回扣”
据介绍,中介收取高额的费用除了要支付相关的培训费用、证件费用外,还有一部分是报名费用。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老师告诉记者,这笔报名费表面上要交给学校,实际上,学校会把这笔报名费以类似回扣的形式退回给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在“假留学生”事件中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他们不但收取学生的钱,同时还收取学校返还的报名费。
学校留学生的学费高国内生数倍
此外,由于高校对于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学生执行不同的学费标准,对留学生收取的学费要比国内学生高出数倍甚至更多,因为与经济挂钩,因此许多高校在招收留学生和办理相关入学手续时门槛降低、审查不够严格,甚至有些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甚至纵容这类事件的发生。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追求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这包括师资和生源两个部分。因此学校也十分欢迎留学生就读。学校有利益驱动,因为留学生生源的增多不但带来的是“国际化”的称号,还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教育部的网站上,记者注意到:1997年修订自费来华收费标准:本科文科类是1.4万-2.6万元,硕士研究生是1.8-3万元,博士是2.2-3.4万元。理工科比这个标准上浮10%-30%,医学、艺术、体育上浮50%-100%。可以这样说,收留学生,高校是真正达到了“名利双收”。
■专家建议
招华裔留学生应增面试环节
“假留学生就是为拿到名校毕业证,找个好工作。如果在留学生毕业证上注明国籍,用人单位就会警惕,毕业证的‘含金量’就不一样了。或者那时候,假留学生事件会少很多”。夏泉对如何防范假留学生,给出了他的建议。
夏泉还表示,要杜绝这类国际高考移民现象,首先,国家必须适时调整政策。教育部门应该严格来华留学生的资格审查,适当增加考生在国外居住时间要求,对华裔留学生进行一定的加试,同时在适当情况下增加面试环节,以考查考生的具体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担保人制度,实行“谁担保,谁负责”的管理方法,对假冒留学生进行限制。此外,有必要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专门网站,方便各高校审核留学生身份,同时还要和周边国家建立留学生信息互通机制,以确定考生个人信息。而对于非法中介机构组织国际高考移民,更应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