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山东高考热点关注:复读还是重征志愿上高职

--------------------------------------------------------------------------------
点击次数:2389  发布时间:2009-9-8 13:57:36

 

   2009年山东高职专科重征志愿将于9月15日-16日进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很多考生徘徊在是复读还是上高职的十字路口上。不少已被正式录取的考生拿着通知书不去报到,还有一些考生由于志愿填报有误造成落榜,准备放弃重征志愿的最后机会,走上复读之路。据统计,每年参加高考的往届生已经突破了10% ,给国家、社会、考生本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是复读还是上高职,需要考生根据自身情况慎重作出决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办主任李亚伟

  复读之路不好走

  复读生一般可分六种情况:第一种学习中等,成绩在高职专科录取分数段,但由于被录取院校及专业不如意,走向复读之路;第二种学习中等偏上,在高一、高二放松了学习,基础不牢固,到了高三才开始努力,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本科,但树立了信心,认为复读一年肯定能考上;第三种是认为自己有实力,由于种种原因只不过今年高考考砸了,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有较大的差距,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第四种是高考成绩可以念名校品牌的高职专科,但考生心中装的是本科梦,也决定复读;第五种是被高职专科录取,但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结伴走“ 复读”的道路;第六种在家长及外界压力下,被迫放弃被高职专科录取的机会,走上复读之路。

  复读给国家、社会、考生本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

  复读,带给国家的压力是:整体人的素质提高的周期在延长,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在降低。

  复读,带给社会的压力是: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使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水涨船高现象普遍。

  复读,带给考生本人的压力是:一是心理上的压力;二是学习上的压力;三是家庭、 社会的压力;四是报考志愿的压力。真正处理好这四个方面的压力,需要一定的胆略和勇气,需要在学校度过一个个艰苦的日日夜夜,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斗志。个人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家庭同样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每到填报志愿时,即使有信心的考生也会焦虑不安,唯恐填报失误,家长更是担忧,既想让孩子报好一点的学校,又怕报了落空,同样焦心、揪心、不甘心。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

  有关专家对复读现象的研究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专家介绍,复读后成绩提高的空间差别很大,提高成绩最大的学生高考分数大概在 300 分到 400 分之间,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知识点掌握不系统,需要有好的老师在复读补习时点拨,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层面,这类考生一般能提高 50-70分左右。而 460-530分或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本科院校的高分考生,一般复读考分上涨的空间较小,其原因是这部分考生希望明年考得更好,对分数的期望值很高,焦虑的心情使神经变得敏感而脆弱,这种高压力往往导致高考发挥失常,故高分复读后成绩反而下降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复读一、二年的,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动,总是距本科录取线差一点。如果是考生成绩一般,家长强迫考生复读,考生迫于无奈,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差,再次参加高考,成绩更难有提高。 某高中复读班的辅导老师作过统计,复读班学生55% 的成绩下降,30% 持平,只有15%略有提高,其中只有5% 能提升一个批次。

  可以这样说,考试发挥失常、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复读,而学习成绩一般,提高潜力不大的同学就不太适合复读;本人有积极性、有毅力、心理压力承受力强的同学可以考虑复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的同学就不太适合复读。走进复读行列是需要勇气的。几乎对每一个复读生来说,从高考失利或录取学校不如意到决定复读,这中间所经历的思想斗争是极其激烈而复杂的。绝大多数复读生都有一段痛彻心肺、以泪洗面的日子。高三的日子毕竟是紧张而难忘的,放弃高职再去走那么一段铭心刻骨的日子,对身心都是一种压力和考验,绝非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不论是高分复读,还是低分复读,都是考生自主意识的正常反映,体现了考生的一种追求,在尊重他们复读选择的同时关爱他们引导他们,体现了社会应有的崇尚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文明风尚。让我们正视现实,辩证的看待复读,尽可能少地采取复读,甚至远离复读,使我们的教育逐步走上更加科学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是“复读”还是上高职走“专升本”之路

  “专升本”是近年来国家为扶持高职专科的一项措施,可以使更多的高职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深造。虽然全省按专升本总计划数占总毕业生数的 5% ,招生计划较前几年压缩,但从部分名牌高职专科院校公布情况看,“专升本”比率较高,一般占据报考人数 40%左右,个别的高职院校“专升本” 升学率达到 50% 以上,所以上高职专科走“专升本” 的道路也是一个明智人生选择。

  “复读”与“专升本”是以不同的学习渠道进入共同的理想目标,但其特点与优劣不同,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①就读时间。“复读”是“一加四等于五”,即“复读”一年、本科四年共五年。专升本是“三加二等于五”,即高职专科三年、本科两年共五年。从就读的时间来看,两条路子是同样的。

  ②升本概率。对一些离高考本科录取线差距较大的考生来说,“复读”升本的道路要比专升本的道路更要艰难。比如今年高考成绩在460-510分之间的考生,在名校高职专科院校就读以后,“专升本”的概率比较高,而“复读”升本科的概率较低。    ③心理压力。“复读”的考生一般心理压力较大,焦虑、急躁,对分数特别敏感,这种心态往往制约高考真实水平发挥,造成成绩不理想,再次与本科录取线擦肩而过。而在高职专科就读的考生,心理平静,竞争有序,对于将来“专升本”的所考科目有充足时间认真准备,且高职院校任课老师在毕业前半年将“专升本”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逐科目辅导,有针对性冲刺。若该毕业生就业岗位也有眉目,在这种心态下进行冲击,“专升本”心理压力小,水平往往能真实或超常发挥,其结果考上自己理想本科院校。

  ④复读成本。复读需要成本,省内相关地市一些补习学校一年的学费高达近万元,很多家庭难以承受。比高职专科学生“专升本”所花费用要多不少。

  ⑤就读风险。大部分考生复读后成绩还是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也有一些考生成绩并未提高;即使成绩提高了,但由于志愿和生源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导致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考生也未必一定能进入理想的学校,连续几年复读的考生并不罕见;“复读”以后,如果考不上本科,浪费一年的学习时间,再次“复读”,若干未知因素困扰,理论上存在考不上本科的概率。而在高职专科就读以后,即使不能“ 专升本”,也有高职专科的文凭,能够学到大量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为跨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⑥人生锻炼。如果还是在原来的中学里复读,环境条件依旧如此。而进入了高职专科院校以后,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里毕竟是高校,各方面的条件与设施一般要比中学好,在这里也会提前得到人生的锻炼与磨练。在高职院校就读,走“专升本”之路,仍然可以实现自己上本科的大学梦。

  在我国高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人人都上本科不现实,都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更不现实。目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高校招生计划的安排实际上是国家需要和人才培养计划的体现,各项录取政策的制订也体现了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导向。 各行各业需要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只有个人志愿服从于国家需要,才能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岗位和机会。当前,我省高校招生计划大部分系高职专科,考生要根据自身实际考虑上不上高职专科。提醒考生,2009年高职专科补录志愿填报9月15日开始。为使我省有限的招生计划得到充分的使用,考生填报志愿一定要慎重,自己若要复读不打算去上高职专科院校,不要轻易去填报。经过认真考虑填报了,被录取后就应当如期入学报到。

  上高职大有可为

  在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近几年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的连年攀升。经过多年的发展,秉持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高专院校终于百炼成钢,摸准了市场的脉搏,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拿着比不少本科毕业生还要高的薪水,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能招几名高职毕业的学生,不惜重金,学生还没有离开学校就开始领工资……上高职高专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学历和能力哪个含金量高?济南市劳动部门发布的2009年职位工资指导价位显示,部分紧缺的岗位“金灰领”的工资水平已远远超过了普通本科生,堪比硕士研究生。据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调查,一个高级专门技能人才面前有7.33 个就业岗位等着。在北京,高级专门技能人才岗位与人才需求的比例是7:3。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技术人才,更多企业为求得模具设计、加工中心、高级数控机床等操作人员,开出10 万元年薪依然有价无市。深圳去年第三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硕士研究生月薪高中低分别是5900元、3500 元和2400元,而一名高级钳工技术人才月薪分别是6600元、4300元和3200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三类人才的培养,即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高职专科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任务是主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被社会誉为“金灰领”,就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新兴的技能人才。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在上海首次举办的“金灰领”推介会上表示,上海将大力造就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金灰领”人才,以适应上海市发展和产业定位的要求。据悉,基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要求,第二产业中的核心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产业将作为上海培养“金灰领”人才的主攻产业方向。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运用技术、数控技术、通讯技术、应用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师等25个大类的岗位,都被冠以“金灰领”,他们将是体现上海未来发展特征的先导型职业人才。

  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对我们不无启示。美国卡耐基基金会把美国高校分为4个层次,即博士学位授予学校(占6.6%),硕士学位授予学校(占16.5%)学士学位授予学校(占13.9%)。副学士学位授予学校,即二年制的社区学院,占43.3% 。各类学校的定位很明确,第一层次主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第四层次社区学院有两个培养目标,一是大学基础教育,两年后可以再报考前三类学院,包括哈佛、耶鲁等名校;二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相当于我国的高职。这类学生有较高的技能,很受人才市场欢迎,为美国企业的发展、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考生同学们:学术型人才的需求是少量的,社会上大量的岗位需求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金灰领”。

  “金灰领”概念的产生和巨大的社会需求,标志着我国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的转型已经开始。为适应这一转型,无论社会还是大学生都在转变观念,提高对金灰领人才的认知度,特别是考生和家长,对学院类型选择要有正确的认识,决定一个人职位的,往往不是想要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学生本身能力和特长是什么。尤其是在高考录取率成倍增长而社会就业需求没有大幅度增加的状况下,更应在自我职业生涯设计中准确定位。 由此我们郑重提示那些高考成绩低于本科录取线的考生,一定要冷静做出是否复读的决定。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观念正发生跨越式变化的今天,就读于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高职院校成为地位高、薪水高、就业率高的“金灰领”人才是一个理想选择。

 


—— 信息源自:大众网-生活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